说着,她将自己拿来的食盒往孙贵妃跟前推了推,随后就毫不留恋的转身离开了。
孙贵妃看着那食盒,冷哼一声,心中暗道:这点小恩小惠就想收买她,真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可自酒楼倒闭以来,丞相府就断了经济来源。
李远山又舍不下面子去跟别人借钱,只能一封封的书信寄入宫中,催促李宛玉。
李宛玉被催急了,只得另想他法。
当初分明是孙贵妃答应要跟她合作的,如今不过出了一点小小的岔子,她就这么急着跟自己撇清关系,真是薄情寡义。
既然她不仁,那也怪不得她不义。
李宛玉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她躲回自己的房间,写了一封书信,让人悄咪咪的送到了江南。
书信中详细写明了孙贵妃的现状,说什么皇帝为了折磨孙贵妃,故意削减了她的用度,每日的膳食都是下人们才吃的饭菜,而且还故意吩咐婢女,刁难孙贵妃。
诸如此类的话,洋洋洒洒写了一篇。
另一边,身在江南的大皇子收到了李宛玉的来信。
虽然这些年来孙贵妃在背地里做了不少伤害百姓的事,但她毕竟是自己的生母,大皇子做不到对自己的生母不管不顾。
可他同时又是皇帝的儿子,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说,他必须维护皇家的威严和法纪。
大皇子陷入两难,心中矛盾重重。
想起之前自己恳求安诺城替自己求情,安诺城婉然拒绝,才导致了如今的情况,他只觉这件事就像是一根刺一样,深深的扎在了自己的心上。
每每看到安诺城,他都会想起自己的母亲还在冷宫之中受苦受累。
大皇子忧思过度,也渐渐的跟安诺城离了心。
他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全是自己对母亲的担忧,以及内心的煎熬。
李宛玉拿到书信之后,眼中闪过一丝得逞的笑意,她小心翼翼地将信收好,急匆匆的赶去了冷宫,将这书信交给了孙贵妃。
“这是大皇子写给贵妃娘娘的书信,贵妃娘娘就算是不为自己考虑,宁愿在冷宫中度过余生,可贵妃娘娘也应该为大皇子考虑考虑吧?”
“大皇子生性敦厚,最易受人利用,贵妃娘娘若是不早日离开这冷宫,如何护得住他?”
李宛玉站在孙贵妃的跟前,来回踱步,跟她分析。
但显然,孙贵妃是个通透的。
这大皇子虽然纯善,但绝不是愚昧之人,他有自己的判断,不会轻易受人利用。
而且,皇上也知道大皇子的性格,就算是有朝一日,大皇子真的遭人利用,他定然也会查明真相,还大皇子一个清白。
要不是因为她做了这种糊涂事,皇上应该很看重大皇子才是。
眼下大皇子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远离自己。
这么想着,孙贵妃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她斜了李宛玉一眼,语气冷然:“此事本宫心中自有算计,何须你多言?”
看着她如此高高在上的态度,李宛玉心头生出些怒意。
但为了自己的目的,她到底还是忍住了。
接着,就见孙贵妃挽了挽衣袖,缓缓起身,走到了书桌旁,提起毛笔在纸上挥毫泼墨,写下几行字:“儿勿忧,母自安……”
信中内容尽是安抚大皇子的话语。
甚至,为了保全大皇子的前程,她特意规劝大皇子与自己划清界限,莫要受了连累。
写完这些之后,她这才把书信递给了李宛玉。
“这信,你帮本宫送到江南去。”
“那酒楼的事?”
李宛玉接过书信,想用这事作为要挟,提醒孙贵妃。
可没想到,她这话刚说出来,就见孙贵妃脸上的寒意渐浓,没好气的冷哼了一声,一双眸子更是直勾勾的盯着她。
“你是在跟本宫谈条件吗?”
“贵妃娘娘怕是误会了,我们这叫互利互惠,怎么就是谈条件了?”
李宛玉强作镇定,嘴角勉强挤出一丝笑意,心中却暗自忐忑。
孙贵妃冷眼旁观,深知对方心机深沉,却也不愿多做纠缠,只淡淡道:“送信之事,你若办妥,自会有你的好处。”
但她依旧不提酒楼的事。
李宛玉也知道此事怕是没得谈了,只得默默点头,暂时应下。
“好,那我就等着贵妃娘娘的好处了。”
离开冷宫之后,她脸上的笑意瞬间敛去。
什么好处不好处的?
如今,孙贵妃深陷冷宫,无权无势的,还能给她什么好处?
既然她不识好歹,那也别怪自己心狠手辣了。
这么想着,李宛玉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将孙贵妃的书信取了出来,仔细查看,查看一番后,她并未就此装进去,反而照着上面的字迹,又重新写了一封书信。
将新写的书信塞进信封里,她这才让人送了出去。
不久之后,大皇子就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回信。
书信之中写明了孙贵妃对大皇子的担忧,并承认了自己这些时日以来所受的苦楚,书信里还隐隐约约透露着让大皇子造反之意。
大皇子读完信,眉头紧锁,心中担忧更甚。
不管孙贵妃做错了什么事,他终究都是自己的母亲,他不能坐视不理。
若是他连自己的母亲都无法保护,那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这么想着,他心中也不由得起了反逆之意。
商议战事的时候,安诺城主战。
“此时我们粮草充足,士气正盛,正是作战的好时机,而且蛮夷之族向来奸诈狡猾,尽早把他们除掉,才能以绝后患。”
可他话音刚落,大皇子就出言反驳。
“本殿倒是觉得此次不宜战,毕竟江南的虫灾所造成的暴乱刚刚平息。”
“眼下正是百姓恢复生机的时间,若是强行开战,势必会生灵涂炭,让百姓的生活重新陷入困境,所以本殿觉得此次不宜战。”
一旁的孙哲却皱了皱眉,帮安诺城开口。
“大皇子,这话只怕是有失偏颇吧,毕竟如今我们的局势大好,又有安王坐镇,只要我们一举打败蛮夷,便可护百姓周全,百姓也不会受牵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