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为了自己

第二日,清晨。

 

杨景痛快的睡了一觉,浑身舒坦。

 

他伸着懒腰走出军帐。

 

“嗯?你们这是在等我吗?”

 

映入眼帘就是昨晚的四人。

 

火堆已经熄灭,王贺顶着两个黑眼圈,一脸无精打采。

 

大牛更是摇摇晃晃,随时就要倒下睡着一样。

 

裴洪和姜鸣还好,此刻已然目不转睛的目视前方。

 

“都去休息吧”

 

杨景也没想到他们能守着自己一夜。

 

“大人,能否借一步说话”王贺起身,拱手道。

 

虽然觉得王贺有些奇怪,但杨景还是爽快答应下来。

 

城墙上,杨景看向昨天激战的地方,此时除了还有红色的印记外,都以被清理干净,都归功于昨天来帮忙的百姓,才能这么短的时间将所有事情处理好。

 

“昨晚我已经让他们将所有黄巾贼留存下来的肉食都烧毁了”

 

“嗯?”杨景满脸疑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

 

难道这王贺是素食主义者?

 

“他们食人,那些肉类都是通过简单腌制过后肉”

 

王贺说完紧盯杨景的反应。

 

“啊?”杨景当然是吃惊的,他也有了解过,此时确实是个人吃人的时代。

 

杨景对此也毫无对策,战争导致的粮食极度匮乏,这也是无奈之举,他只能保证自己的手下坚决不能食这种肉。

 

“烧了好啊”

 

“大人不觉得可惜吗?”

 

杨景一愣,随后笑着看向他“你不必试探我,我哪怕饿死也不会吃这些东西”。

 

王贺像是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一样,从昨晚到现在终于是露出一丝笑容。

 

“大人,你到底是谁?”

 

王贺的话让杨景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好像昨天那李俊生也这么问过他。

 

“我是广陵县的县尉,难道你不知道吗?”

 

王贺见杨景并没有想要深聊的意思,只能感叹天下为何会变成这样,战火不断,百姓无家可归,道路上尸横遍野。

 

“或许天下归一之时,这种情况才能杜绝吧”

 

杨景仰天,无奈叹息道。

 

“大人,如今朝廷腐败,各地起义不断,我们应该为百姓做些什么”

 

王贺站在一旁,将杨景刚才的一切都看在眼里。

 

“我应该做些什么?”杨景转身看向他,眼神锐利,像是要看透王贺心中所想一般。

 

王贺无惧他的眼神,后退一步,拱手道:“脱离朝廷”。

 

“为了杜绝这种残酷的事情再发生,为了老人,孩子不再饿死,百姓不在受到欺凌”。

 

“就没有为了我自己的吗”

 

王贺抬头,两人相视一笑。

 

“也为了大人能名留青史”

 

杨景觉得重活一世,是该搞点名堂。

 

他作为一个后世之人,对于遭受苦难的人,总有一丝怜悯之心。

 

一个月前洛阳 皇宫

 

“众卿,此事该怎么办?”

 

年满二十有八的刘宏,此时坐在皇位上焦急的看向自己的群臣们。

 

原本还在后宫逍遥快活的他,突然被人告知有人造反,人数竟然高达百万人。

 

吓得他连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陛下,如今民不聊生,各地反叛,大汉的江山岌岌可危啊!”

 

大殿下,一位文官满脸痛苦的吟喊,如今火烧眉毛自己这位陛下才想起还有江山一词。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此时的天下早已大乱,早些时候黄巾军刚起。

 

群臣就谏言,需以雷霆手段镇压。

 

可在后宫夜夜笙歌的灵帝根本不在乎,在身边宦官张让的游说下,只是命人,对黄巾军进行管理上的克制。

 

“陛下!宦官干政,此乃大忌啊!”

 

“如今的情况全是因为张让,赵忠等人,吾等请求陛下对他们处以极刑!”

 

大殿上,所有人开始声讨张让为首的宦官们。

 

而高坐在皇位的灵帝听的有些烦躁,他起身怒斥道:“现在是让你们赶紧想办法平叛,不是让你们在这里内讧!”。

 

“看来陛下是不肯处罚那些宦官,这该当如何是好啊”

 

站在末位处的两名文官交头接耳。

 

看到陛下如此袒护这些宦官,所有人心中一寒。

 

“陛下,对方人数众多,我觉得应该让邵尚书等人和大家共同商议”

 

位于武将前位的皇甫嵩拱手道。

 

此刻再吵下去也无用,在他的眼里陛下是一定要保那些宦官。

 

只是眼下十万火急,他们不得不做出让步。

 

而皇甫嵩所说之人,早些时候直言上谏,因此得罪张让。

 

灵帝很是恼火,但在众臣不断的声讨下,他也只能让步。

 

同时下达多封诏书,同意释放那些大臣。

 

“陛下,多地发生叛乱,需要的军次粮饷也需要增加”

 

“你!”灵帝怒目而视。

 

可转眼又想到,如果被叛军攻到脚下,那他的皇位岂不是岌岌可危。

 

于是只能妥协,让众臣们商量出细节后上报给他。

 

朝会结束后,所有出宫的大臣都重重呼出一口浊气。

 

直到江山不稳时,他们的陛下才愿意做出些正确的反应。

 

汉朝危已!

 

很快由诏令下达。

 

封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

 

将由他们率汉朝强军各营外加骑兵共四万人,剿灭颖川的黄巾军。

 

而后封卢植为北中郎将,率部下围剿冀州黄巾军。

 

可黄巾军由全国各地起义,发布广散,仅仅两军难以应对。

 

于是在灵帝只能再此下达诏令。

 

赋予地方官吏一定全力,可以自主募兵抵御黄巾军。

 

并且放开对武器和盔甲的限制。

 

广陵郡,凌县。

 

“太守大人,这封广陵县的求援县已经到几日了,我们是否要找个理由回复一下,不然我怕他们直接将事情上奏给朝廷”

 

一个八字胡的男人,双手呈给面前坐着的广陵郡太守。

 

“哼,我没找他麻烦都算他烧高香了,还我援助他!”

 

说着他从桌案上抽出三份信件“廖军师,你自己看!”。

 

这八字胡的廖军师一一将信件打开,一脸震惊。

 

“这。。”他不可思议的看向眼前的太守大人。

 

“他怎么敢?”信件里的事情不断冲击着他的大脑。

 

三封信件,分别为从三个县城上奏而来。

 

太守用力拍向桌案“我也想知道他怎么敢关押三个县令,这事要是传出去,我这个广陵郡的太守还要不要脸!”。

 

“不对啊”廖军师看着信件,下意识摸捻着自己的胡须。

 

“他一个小小县尉怎么手下有这么多人?”

 

“我也奇怪,按道理县尉最多只能有百人,而这县尉的手下的捕快却比别人多了近五十人”

 

气过之后,这太守逐渐冷静下来。

 

“更奇怪的是,信中提到的盔甲和军械,这根本是荒诞之极,捕快怎么可能着甲。

 

所以我很是怀疑这三份信件的真实”

 

“可万一呢?”廖军师冷不丁的插话道。

 

太守听到这话眼睛微眯。

 

“查,尽快给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