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尸体竟然牵扯出了一件沉积多年的旧案,小顾不知道他那好奇的一眼竟成了牵起这桩旧案的导火索。
小顾那好奇的一眼看到了什么?
一天,小顾走在农田边的小路上,走走停停,看着成片的稻田,走到一个水池边,他停下脚步准备坐在那个水泥板上歇一会。
他弯腰准备吹吹水泥板上的灰,谁知余光瞥见两个水泥板中间的缝隙,突然间看到了一个反光的东西。
他透过缝隙仔细往里看,那个东西反光他看不太清,就把两块水泥板扒开一点,外面的光照进来,他才看清了水下,只是这一眼把他吓得立马逃走了。
他终于看清了,那个东西竟然是漂浮的牙齿,旁边还有衣服,看到牙齿他就不敢再细看了,跌跌撞撞的跑老远。
后来他冷静了很长时间,觉得还是应该报警,警察来了后确定了里面确实有一具尸体,女性,衣服泡烂了,鞋子还很完整,剩下的是她的尸骨。
这个女性死者是谁?为什么会被沉尸此处?
死亡原因为何?
“就是在这里面是吧,你有没有动过里面的东西?”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警方随着小顾来到这处农田,看到了那个蓄水池,上面有两个很厚的水泥板,还是小顾打开的一个小口的状态,小顾只是往里看了一眼,就吓跑了,没有动里面的东西。
初步观察这个蓄水池,不大,侧面有两个口子用于进水和出水,这个蓄水池是附近的农民灌溉农田用的,不过现在这个水池看起来不像是正在使用的状态,好像是荒废了。
民警扒开两块水泥板,清楚的看到了里面的东西,一堆漂浮着的衣服,还有人的尸骨,那个小顾看到的就是牙齿,应该是由于这个环境比较封闭,所以水面还是很清澈的,一下就能看清里面。
漂浮的衣服里面一双鞋子最为显眼,那个鞋子是一对高跟凉鞋,所以警方心中有了初步的推断,死者是女性,看这个蓄水池的状态,这里很有可能就是事发的第一现场。
法医在旁边大概测算了一下,这个水池大概有两米五深,里面还有淤泥,而尸体一部分在水里,一部分在淤泥里。
现在第一步是要把这个尸体给抬出来,为了不破坏尸体原貌,警方商讨之后决定一位民警下去用水瓢把里面的水全部舀干净,这个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民警用了两天的时间才终于把水全部清理干净。
而后把这个女性尸骨一根根的拿上来,之后尸体被运送去尸检,经检查,这个女性大概22岁到25岁之间,身高不高,一米五左右,比较瘦弱,而她的头骨很不完整。
部分骨头已经碎裂,警方判断这个头部的伤害就是她的致命伤,再通过对头部骨头伤口的形状进行检查,最后发现该名女性死者是被坚硬的不规则钝性物体击打而死。
这个尸体已经成了一堆骨头,说明死者死亡时间很长了,具体是哪一年现有条件无法判断。
警方解释说尸体白骨化所需的时间跨度很长,最短只需半个月就可以,而最长也可以达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所以目前仅仅看这白骨是无法具体测定死亡时间的。
再说女性身上穿的衣服,上面是一个短袖,现在已经基本腐烂,提取不出有效信息,裤子是一条七分牛仔裤,也已经腐烂,而唯独一双高跟凉鞋非常完整,几乎没有破坏,连颜色样式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对高跟鞋是一对棕黄色的中跟鞋,后面可以从这个鞋子入手寻找鞋子商家。
从衣物上可以看到死者死亡时间基本确定是夏天或者刚刚入秋的时候。
尸体身上的信息都提取完成之后,警方开始找那个鞋子的生产厂家,根据那对鞋子的磨损程度来判断女性死者至少穿着它已经有两年时间了,所以现在市面上也许还可以找到它的信息。
在找遍了义城市所有鞋子商家之后,警方最终找到了那对鞋子的生产厂家,他们确认这个鞋子确实是他们那里生产的,而且时间就是两年前。
随后,警方立即开始核查义城市两年前的失踪案子,一一筛查失踪人员,与死者的特征信息进行核对,但是没有一个符合死者的特征。
警方只好再次对目前的证据进行梳理,突然发现从之前拍摄的水池里面的来看,死者尸体的呈现方式并不是一个正常人型形状,她的腿骨已经移动到了胸部的位置,这显然不可能是自然状态下形成的。
而在这个蓄水池里面唯一的外力就是水,水是会流动的,这个会推动骨头的动作,也就是说死者被投入到这个水池里面的时候,蓄水池还是正常使用的状态,而在之后水池才荒废掉的。
死者被投入进这里,因为蓄水池还在使用,所以会有进水和出水,进水的时候水会带来泥沙,而水出去之后,泥沙就会沉积下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死者的尸体一部分在水里,而另一部分在淤泥里。
那么现在首要问题就是确认这个蓄水池到底是哪一年荒废的,知道了具体年份,死者死亡时间就有了大概范围。
警察走访了这农田的村庄,挨个问村民关于这个水池的事情,但村民们都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荒废的只说是好多年都不用了。
最后警察找到了一位老奶奶,她就是这个水池的主人,准确的说是她的丈夫,丈夫去世之后是她在管理那个水池,警察从老奶奶那里了解到水池已经荒废了6年了。
终于确定了时间,也就是说死者至少已经死亡6年了,按照这个线索,警方重新排查失踪人口,范围是6年前的所有人口失踪案。
这一次果然找到了一个和死者体貌特征完全符合的失踪报案信息。
死者身份浮出水面
这个失踪信息是2010年的,失踪人为谢女士,系统里面的特征和死者的完全符合,包括系统里面记录的家人回忆她失踪那天穿的衣服都全部对上了。
警方联系到了失踪人谢女士的丈夫,丈夫的手机号还是义城的,但人已经不在义城了。
警方让他带着家人过来辨认尸体,经谢女士丈夫和女儿辨认,这位死者就是他们失踪6年的妻子和母亲。
(2)
现在丈夫在江城生活,他们一家都在江城,丈夫说他们夫妻都是江城人,当初是一起在义城打工,他至今清楚的记得妻子失踪那天发生的事情。
那天,妻子打电话和他说自己在外面跳舞了,让他不用等自己回去,自己跳完就自己回去。
至今通话记录还停留在6年前,而如今这个电话却再也没有拨打出去的可能了。
在回忆妻子时,丈夫神情很悲伤,可以看出来他是真的担心妻子,也是真的在意妻子,他说自己这么多年都留着这个义城的手机号就是想等妻子回来,他一直抱着幻想希望妻子是离家出走了,或者就算是私奔也行,只要人回来他就可以原谅她,但是现实是再也没有这个可能了。
警方随后去了丈夫知道妻子去跳广场舞的地方,也问了那里跳广场舞的人,但是他们全都否认谢女士曾经来过这里的事情,这个消息可不太好,这说明谢女士向丈夫说谎了。
再次询问丈夫,他提起了一件一直故意被他隐藏在心里的事情,那就是谢女士曾经和一位张姓男子有过暧昧行为,丈夫发现之后介入进去,这才阻止了妻子继续犯错。
那位张姓男子他认识,是妻子老乡,当年他们同时都在一家月饼厂打工,他们经常在一起,丈夫知道之后立马找到了他们,和张姓男子谈了一下,不过显然过程不太愉快,以打架结束,但是从那之后妻子确实没有再和他在一起了,张姓男子也自行离开了义城。
丈夫并没有因此事产生不满,他选择原谅妻子,因为他本身比妻子大10岁,他也知道妻子有点嫌自己太老,所以结婚后他一直对妻子很好,虽然这次出轨未遂有些过分,但是他还是想妻子只要回来就好,他们继续过日子。
丈夫说谢女士是性格温柔的人,平时没有什么仇家,所以他也想不明白她到底是惹了谁。
警方决定随后开始筛查谢女士的社会关系网。
警方通过调查谢女士的关系网发现她失踪那段时间行为举止很不正常,平常穿着朴素的她开始注重打扮了。
而且那天她除了和丈夫联系了,还和另外一个男子联系了,这个男子就是丈夫提过的张阿达,张阿达也在月饼厂打工,和谢女士是老乡,既然他们之前就已经有过一段暧昧关系,那么丈夫为何没有怀疑张阿达呢?
丈夫说其实他那时也怀疑过张阿达,但是妻子失踪之后,他还继续在月饼厂打工,也没有什么慌张的神色,太自然了,所以那时他就没有再怀疑他了。
但是如今事实是这个张阿达是已知和谢女士最后联系的人,所以他有最大的嫌疑,警方决定对张阿达进行问询。
当警方找到张阿达时,他好像并不惊讶,警方说:“我们是义城警方。”
张阿达愣了一下,眼睛里面有过一瞬的恍惚,随后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后来他说自己那时并不是后悔被抓,反而是庆幸,他再也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张阿达交代他和谢女士是一个村的,两家还有些亲戚关系,也算是从小一起长大,谢女士比他大几岁,他们从小就以姐弟相处。
2007年,张阿达18岁,他从江城老家来到义城,因为没什么技术文化,谢女士就介绍他来她当时在的月饼厂里面做工,在工厂做工期间,谢女士对张阿达很关照。
张阿达很感动,因为他从小父亲就不在了,因为跟着母亲,母亲改嫁,他就换到了别的地方读书,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拖油瓶”,对于别人的关心总是会很感动。
所以和谢女士在一起久了,他们就自然而然走到一起了,张阿达回忆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的关系就跨越普通的姐弟关系了,但是她知道后也没有拒绝,两人算是都默认了。
谢女士经常和张阿达诉苦自己家庭生活很辛苦,丈夫比她大很多,她想从张阿达这里获得安慰。
后来谢女士丈夫知道了他们在一起,找到了张阿达,谈话之中产生了争执,后来两人打了起来,不过那次张阿达口头答应以后不会和谢女士再联系了,并且在那不久就离开义城回了江城老家。
在江城,他结婚生子,后来觉得在家务农没有前途,又来了义城,又在那家月饼厂做工,又见到了谢女士,不过刚开始他们都刻意回避彼此,但次数多了,又在一起了,谢女士还是和他吐槽家里生活不好,还明确提出想和他私奔,还说他们各带一个孩子重新组建家庭。
张阿达结婚没多长时间,妻子对自己也挺好,他不想和她私奔,就拒绝了谢女士,但是谢女士还是一直和他说这件事情,最后张阿达约了谢女士,他想把话一次性说清楚,就在那次谈话中,张阿达说谢女士不仅不同意,还说要威胁他新婚的妻子。
这才让张阿达起了杀心,本来只想给她个教训,但是她被打之后更加愤怒说一定要告诉他妻子他们之间的事情,这彻底激怒了张阿达,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结局。
张阿达说自己也后悔了,自己当时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立即走开的,这些年里,他经常想起这件事情,性格也变得孤僻了很多。
不过,事情真相是否如他所说的那样已经不得而知,毕竟已经死无对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