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夏天,一场干旱突然降临在东山省木县,当地村民不得不抽水来灌溉农田。
随着鱼塘水位的下降,岸边打水的张大爷无意瞟到水中倒立着一双小脚,吓得连连后退。
“快来看呀,水里有东西。”一时间爱凑热闹的村民全都聚拢过来。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古灵精怪的张张挤进一看:“没啥呀,应该是别人丢弃的布娃娃。”
村民们瞬间没了兴致,独留张大爷还呆坐在岸边,水一点一点地被抽走,那双小脚却更加清晰可见。
“是个孩子,是个孩子,快打电话报警。”
接到报案警方迅速赶到现场,村民们全都表情凝重不敢看向水面,而水里孩子的脚上隐隐约约还有绳子捆绑。
技术人员下水查看,确定被害的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很快尸体就被打捞出来。
看到如此惨状,民警倒吸一口凉气,究竟是谁,会对一个孩子痛下毒手?
法医立刻上前查看情况,而刚刚下水的技术人员却有一个新发现。
“水里好像还有一辆三轮车。”
民警肉眼从水面观察也能看到一个金属顶棚,怀疑与小女孩被害有关,迅速组织人员对鱼塘进行抽水。
由于鱼塘面积太大,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三轮车才渐渐显露出来。
车子被大家齐心协力拖到岸边,车身满是淤泥,车窗完好无损,专业民警赶紧戴上手套取证。
刚打开车门一股怪味就扑鼻而来,经验丰富的民警一闻预感不妙,往里一看,在车的后座发现了一名女性遗体。
法医初步检查确定,这名女子的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她下半身只套了一条花色的保暖裤,被害时并未穿内裤。
两名受害者的头部都有重伤,经检验致命原因就是暴力打击颅骨导致的“重型颅脑损伤”。
并且她们是同一时间遇害的,遇害的时间很长,大概是有半年左右。
在受害者身上,民警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相关人员立即提取了她们的DNA进行比对。
遗憾的是,在数据库中也没有两人的信息,但鉴定可以证实她们存在母女关系。
在对被害者报以深切同情的情况下,木警方也展开了调查,事发当天就抽干了鱼塘的水。
经过仔细搜索,鱼塘底部和三轮车内都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民警根据经验判断,怀疑鱼塘可能不是第一现场,歹徒应该是在其他地方行凶,所以以鱼塘为圆心继续扩大搜索范围。
可是一番努力下来,什么都没找到,要想解开所有谜题,还是得先了解两位受害者的身份。
警方分析,这么残忍的作案手段,能够料想受害人应该就是附近的人,于是成立专案组,去到鱼塘附近各个村子走访调查。
村中消息流散得很快,民警才排查到第二个村庄,就接到了一名男子的报案。
电话里他说道:“半年前我的妻子和女儿双双离家出走,一直没有回来。”
通过男子描述的特征,警方进行比对,发现与受害人各个方面都十分吻合,此时男子前来辨认,也确定了受害人的身份。
“琳琳,37岁,另一个是我的女儿。”现场受害人的丈夫老高悲痛不已,一度差点昏厥过去。提起当时家人的失踪,他也感觉非常奇怪。
由于老高常年在外打工,几乎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家里只剩琳琳带着女儿生活。发现异常的时间是在2014年12月13日晚上,村中农户睡得早,大家早早就进入了梦乡。
但是琳琳隔壁的邻居却听到了急促的鸡叫,以为有人半夜偷鸡,用电筒照了一下没有异常后,便裹紧棉袄跑回被窝。第二天一早,邻居起床看到琳琳家门虚掩,大喊几声却无人回应,恰好琳琳的婆婆从门前路过,就把昨晚的事情告诉了对方。
婆婆赶紧冲到儿媳家中,厨房卧室各个地方找了个遍,也没有发现琳琳的身影。
家中的东西也没有遗失,感觉很像是儿媳带着孙女离开了,婆婆急得给儿子打去电话。很快,老高便赶回村中,琳琳的手机钱包都没有带走,唯独骑走一辆电动三轮车,看上去似乎走得很急。老高打电话询问了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没人知道琳琳的去向。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想到旁边的街道安装了一个监控探头,老高立即带上同村好友前去调取了监控录像。
查看结果让人震惊,琳琳其实已经失踪一个周了,她最后一次出现是在12月8日的凌晨两点。
12月7日下午四点,还能看到她骑着电动三轮车回家,晚上就急匆匆地离开。
这么晚了,琳琳带着女儿究竟要去哪里?附近邻居当晚都没听到任何动静。
老高思前想后也没有任何头绪,一直以来妻子性格内向,平常很少在村中走动,所以她失踪后没人知道也是正常情况。
家属联合所有村民四处搜查,岳母那边也紧急寻人,都没找到琳琳的踪迹。
无奈之下老高向当地派出所报了失踪,警方也派人帮忙调查寻找,张贴大量的寻人启事,上传相关寻人平台,也没有任何消息。于是琳琳的失踪就成了一个谜,村中流言四起,认为她是与人相约抛弃家庭离家出走。
老高不愿相信,一直不停四处打听妻子女儿的下落,要不是这次鱼塘的事情传开,他还满怀期待相信她们有一天会回来。
鱼塘里的被害人经过DNA比对确定就是琳琳母女,拥有多年办案经验的民警都感到气愤不已。这是木县二十年来第一起恶性案件,案发时间是冬天,孩子身上还穿着单衣,难以想象她们经历了怎样的惊魂时刻。
上级直接下达命令,一定要在限期内将歹徒抓获:“不破此案,决不罢休。”
因为案发时间已过半年,大量的证据已被销毁,案件难度升级,警方决定先从受害人开始查起。
如果琳琳外出是为了去见某人,那么按照她的圈子来看,嫌疑人很有可能也是附近村庄的人。
双方一定很熟悉,不然嫌疑人也不会如此大费周章的掩盖受害人的身份。
而且最重要的是,鱼塘的位置十分偏僻,除了附近村民,一般人不仔细观察根本就不知道那个地方。
民警根据仅有的线索大致还原了案发时的情况,琳琳两点外出去见熟人,在没有设防的情况下就遭遇了不测。
这个熟人很有可能就是本案的关键性人物,可是琳琳的交际圈并不宽,老高也能证明她所认识的异性很少。
由于寡言少语,一直以来她也不会与人发生争执,村民对她的评价也很好,琳琳在大家口中就是一个务实勤劳的农家妇女。
警方查阅了她的手机通讯单,发现失踪当天她并未与任何人联系过,就连和老高的通话都是停留在案发的前一天。
这就有些奇怪,而更奇怪的是,琳琳遇害时穿的就是家居服,甚至就连内裤都没有穿。天寒地冻外出,会不会是被威胁了?或者是嫌疑人早就潜入家中,等她们外出就开始行凶。
可是想要琳琳主动离开,一定是有某种原因,种种猜测还是指向了受害人熟悉的异性。
民警反复查看琳琳离开时的监控录像,希望能在模糊的视频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结果看着看着突然发现,琳琳开的三轮车后座似乎有一个人影,隐隐约约地露出了半个头。
不管是潜入家中藏在车里,还是有人威胁,嫌疑人都必须要经过琳琳家,或许会在监控中留下身影。
于是民警立即调查了琳琳离家前几个小时的监控录像,结果还真有新发现。在当天晚上八点,有一辆车在路边停下,车上下来两个人,径直走向琳琳家旁边的胡同口。
胡同口翻墙过去就是院子,他们会是嫌疑人吗?
由于视频模糊,警方只能顺着胡同口的村民开始挨家挨户地询问。
看到当时的视频截图,一个村民站出来反映,视频中的人是他的两个亲戚。
因为母亲患病,当晚亲戚乘车赶来探望,手里还拿了一些牛奶和补品,家中的人都可以证明。
(2)
看来就是一场乌龙,现在线索中断,问题还是出在监控上,民警回来继续查看监控视频。在当晚十一点多,黑夜笼罩没有灯光的情况下,一道黑影出现在监控中,仔细观察大致能够看到一个人形轮廓。
他走进胡同,几分钟后又出现在画面中,随后再次走进胡同。从十一点进入到琳琳两点离开,这中间有四个小时,附近邻居都没有听到呼救,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警方通过走访排查,还是无法确定这道黑影的身份。
监控视频无法提供排查帮助,要想排除嫌疑人还得通过基础分析和走访展开,民警找到老高,了解案发前琳琳的情况。
“失踪以前我老婆说是想小孩了,想去看看小孩。”老高说。
原来,琳琳是二婚,她与前夫还有一个儿子,离婚之后孩子养在前夫那边。
老高同意她去探望,当天琳琳就去服装店购买了两套衣服,在监控中也能看到,下午四点就回来了。
刚要去探望就出了事,一切太过凑巧,并且前夫也在木县,警方赶紧调查前夫的身份。
琳琳的前夫名叫全大,他曾经有过违法行为,还被当地公安机关处罚过。
从村民口中得知,全大性格暴躁,在与琳琳结婚期间,经常发生家庭暴力,两人离婚还是打的官司。儿子当时判给了琳琳,琳琳带着儿子嫁给老高,户口也落在老高名下。
可是全大悄悄叫人带走了儿子,琳琳去要几次他都不给,双方一度差点再次对簿公堂。
在琳琳未出事前,全大还多次提出过转移户口的事情,但琳琳始终没有同意。
这会是他的作案动机吗?民警来到全大家中了解情况,全大并未在家,甚至这两年都很少和父母联系。
据说他一直在外地打工,得知琳琳遇害,全大的父母十分痛心。
随后民警确认地点,赶赴外地找到全大,调查发现他没有作案时间,当时的工友老板都能证明。
伤害琳琳的人并不是前夫,那还能有谁呢?
案件一直没有取得任何突破,监控中的黑影身份不明,警方开会研讨,决定一一调查琳琳通讯录中的人。琳琳一般很少主动联系别人,除了老高与她通话比较频繁之外,外人几乎不会给她打电话。但是在案发前几天,民警发现琳琳主动给一个异性打去电话。
这个人经调查刚好就是木县某村的村民大强,与老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打工都在同一地方。在老高口中,警方了解到一个情况,出事前大强哥哥生病刚好要回家,老高曾拜托朋友带钱捎点东西给妻子。
这本是很正常的情况,大强回来第一时间就给琳琳打了电话,可他要去的地方是自己的哥哥家,并不顺路,他为何会同意甚至最后出现在琳琳家附近呢?民警找到大强,大强说他把钱拿给朋友妻子后,就去照顾哥哥了,一直没有出过家门,也没有作案时间。
通过手机中的人员名单搜寻,摸排出的嫌疑对象都被一一排除,案件再次变得扑朔迷离。此时距离鱼塘找到遗体已经过去十多天了,警方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犯罪嫌疑人混迹社会,还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我们一定要还原事实真相,我们有责任还原事实真相。”民警再次来到鱼塘,扩大搜索范围,调取所有途径鱼塘的监控,一点一点查找。因为是在乡镇,监控探头并不多,加上录像会被覆盖,能不能找到有用线索还是一个问题,但是哪怕只有一点希望,警方都不愿放弃。
通过不停的搜寻筛选,警方终于在两个路段看到一辆三轮车经过。当晚凌晨三点多,疑似琳琳的女子带着一个小孩向县城外驶去,而到了另一个路段,驾驶三轮车的人变成了一名男子。在他身后还能隐约看到穿同颜色衣服的小孩,此时琳琳很有可能已经遇害了,根据时间线,警方推断遇害地点可能就在鱼塘附近。仔细对比两个路段的三轮车,民警发现男子开车时车上出现了一个可疑的东西。粉红色的,很像是一把射钉枪,就放在嫌疑人的左手边,很有可能就是作案工具。
而男子非常谨慎,拿着白色毛巾捂住口鼻,根本看不清面部特征,他坐的也很高,上方的监控连眼睛都没拍到。
民警找来不同身高的人进行实验,最终确定嫌疑人的身高在一米七五到一米八之间。加上与受害人是熟人,查找范围缩小,之前的嫌疑对象身高都不符合,警方调查把目光锁定到一名男子身上。
男子名叫,身高一米七五以上,是老高的小学同学,两人也曾一起外出打工。
案发前几天因为活不好干,马三就已辞职回到家中,老高回忆,当时琳琳消失时,他的表现也十分殷勤。
老高回家是他主动去车站接的,由于不会操作调取监控,也是他前去帮忙,甚至老高因为妻子的事情心情苦闷,也是他陪着喝酒疏解。马三的嫌疑非常大,警方悄悄查询他的身份信息,发现他有过违法犯罪前科。
出狱后他还与一名女子结婚,可这段婚姻并未维持很久,后来便一直单身。
从村民口中民警了解到,马三不爱说话,但他力气很大,还有一些技术活傍身,修理机械都很在行。
而且他还爱喝酒,喝完酒脾气暴躁,经常与人发生摩擦,这些都很符合嫌疑人的特征。
正在警方调查之时,有人找到民警,透漏了一个消息。
案发当天马三也喝了不少酒,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渐渐就喝高了,后面不知他从哪拿出一把射钉枪在酒桌上炫耀。
他告诉大家,这把射钉枪他动手改装过,可以打铁砂,非常厉害。
民警一听心里一紧,在琳琳的三轮车中就有同样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他喝酒穿的衣服与监控中的嫌疑人的外套颜色一致。
似乎是为了掩人耳目,第二天朋友就看到他换了一件单薄的浅色衣服。
基本能够确定他就伤害琳琳母女的人,目前他正在外地打工,警方立即赶到马三所在工地。很快,他就在工地旁边的果园中被抓捕归案,并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马三十分懊悔 ,这段时间一想到会被抓,他都寝食难安,稍有风吹草动就害怕到发抖。当天他喝了酒,就对琳琳起了歹念,因为知道老高身处外地,他堂而皇之翻进家中,胁迫琳琳发生了关系。
后来担心事情败露,拿着射钉枪威逼琳琳送他去车站,途中就对母女二人痛下杀手。回想起来,都是喝酒误事,尽管后期想要弥补老高,一直陪在他的身边,但也无法挽回两条鲜活的生命。
马三已被刑事拘留,接下来等待他的就是法律的严惩,他必须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侦破此案的民警内心依旧十分沉重,因为像琳琳一样的留守妇女在农村十分常见,想要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还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能够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除此之外,无论是成年人还是老年人,喝酒一定要适度,酒精作用下人的意识混乱,很容易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不要害人又害已,后悔一生。发生这样的事情令人唏嘘,但愿这样的悲剧不会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