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民间志怪>第 1 章节烧饼铺收冥币

民间志怪

2023-04-28 09:473300022
本书由就这文学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第 1 章节烧饼铺收冥币

1,烧饼铺收冥币

马兰村有一家烧饼铺,老板姓马。这家烧饼铺虽然不大,但却昼夜营业,只缘这马兰村紧邻几家镖局,常有押镖的人夜里来买烧饼。

这几天,店里发生了一件怪事。每到清早清点收入的时候,就会发现钱匣子里有一张纸钱,土黄色的纸钱在一堆铜钱里那么扎眼。刚发现的时候,马老板并没有往心里去,以为是哪个和他相熟的押镖的恶作剧。可是,一连几天都是这样,马老板就觉出了蹊跷。

马老板把小伙计叫过来盘问,小伙计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看着也不像说谎的样子。店里就这一个小伙计,余下的都是自家人,可这纸钱究竟是咋来的呢?第六天夜里,马老板决定自己守店。这一晚,马老板把眼睛瞪得铜铃一般,盯着每一个顾客递上来的铜钱,什么破绽也没有看出来。可当马老板胸有成竹地揭开钱匣子的时候,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一张纸钱安安静静地躺在铜钱堆上。

马老板简直为这事坐下病了,百思不得其解。实在憋不住就跟自己的媳妇说了,马老板的媳妇听了笑了,戳着马老板的脑袋说:“这还不简单,你让小伙计准备个水盆,收了钱直接扔到水里就行了,纸钱丢进水里肯定没有声音啊!”马老板将信将疑,自己眼睛瞪得那么大都没看出个所以然,你一个水盆能有用吗,可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啊,他还是决定试试。

晚上,马老板准备了个脸盆盛满水放在柜台下面,又对小伙计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地耳语了半天。马老板回屋却怎么也睡不着觉,索性起来和小伙计一起守店。

三更时分,来了个女人递上一枚铜钱要一个烧饼,小伙计拣了烧饼递过去,顺手收了钱丢在水盆里,居然一点声音也没有。马老板朝小伙计努努嘴,小伙计在女人转身的当儿,顺手把一根针别在了她的大褂上。

女人走了,马老板摸摸自己的后颈子,都是汗。马老板和小伙计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连在女人大褂上那根针的线穗子骨碌骨碌滚个不停,好不容易熬到天亮,领着几个壮小伙子顺着这根线走出了家门。几个人顺着这线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竟来到了村东的坟地里,令他们大惊失色的是,这根线径直穿进了一座新坟。这座新坟正是一个月前老林家死去的媳妇的坟,马老板不敢声张,赶紧领着人回到店里。

待天大亮以后,马老板去林家走了一趟,带着小伙计和那几个壮小伙子,林家是马兰村有名的财主,当然不会轻信马老板这一面之词。林家老爷盘问了小伙计和那几个壮小伙子半天,仍然将信将疑。马老板给林家老爷作了一个揖说:“林老爷,要想弄明白这事,其实也简单,只需要把坟掘开便可真相大白,只怕林老爷不肯。”

林老爷沉吟片刻,派家丁前往自家坟地看个究竟,家丁回来把自己看到的禀告了林老爷,与马老板等人说的一模一样,林老爷这才下定决心掘坟开棺。

林家儿媳妇下葬没多久竟又要开棺,惹得许多村民来瞧热闹。按理说开关都应该在晚上,可这林老爷气自家媳妇死了还不安生,决定就在正午时分开。

棺材盖将要开启的那一刻,毒毒的太阳底下阴风阵阵,一帮大老爷们头皮都麻了。待打开棺材盖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林家媳妇安安生生地躺在棺材里,衣服上别着马老板家那根针,一个出生月余的男婴正躺在林家媳妇脚下张着眼睛,不哭也不闹。

林家人半晌才醒悟过来,赶紧脱了身上的褂子包起男婴抱了出来。再细细检查一番,发现林家媳妇临死脚上穿的那双莲花鞋早已磨秃,想来是夜夜往来马老板的烧饼铺奔波导致。

原来,林老板的独子八个月前感染风寒去世,好在当时林家媳妇已有身孕,林家简直把媳妇肚里的孩子当金蛋一样宝贝,奈何这林家媳妇难产而死,林家只当一尸两命,心都冻成冰坨了,所以,赶紧安葬了。却没想到这男婴竟离奇地在棺材中出世并活了下来,更让人唏嘘的是死去多时的林家媳妇竟能夜夜为儿买烧饼充饥。

林家老爷看着这失而复得的孙子老泪纵横,感念苍天不忍绝他林家的后,遂给孙子取名梦生,当时就让梦生认了马老板做干爹。并立刻打开自家的粮仓,周济村里的穷人,又赶紧将媳妇的墓地修好,以梦生的名义给母亲立了碑。

后来,梦生长大以后做了大官,在村东头给他娘修建了一座庙,每年都回来上香祭祖。

这个故事是我姥爷讲给我听的,马兰村是他的老家,他说他还见过梦生的后人哩,这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真事啊!小时候我就说我才不信哩,用科学知识稍加推测就知道这是假的,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在棺材里活那么久,氧气是哪里来的。姥爷总是弹着我的脑门嘿嘿笑,他说等你长大了就信哩!我撇撇嘴,骗子!

2.黄仙儿杀子还鸡

我二奶家是供着保家仙的,这保家仙还救过我二爷爷的命,一位好的保家仙不光会保家安宅,与人相处也是规规矩矩的,这就叫道儿!

话说二奶家供的家仙是位黄仙,叫什么名字我是不知道,没办法,写得牌子被红布给遮着,放在西屋里,那个屋就没让我们进去过,我二奶好像特别忌讳这事儿,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只听二奶说过什么哪辈儿的事儿哪辈了,就不传了什么的!

这事儿也是我小时候没事儿听二奶哄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听来的,真假大家自己分辨,我只是说给大家听听!

话说那还是二爷爷被救之前的事儿,当时还没有我,连我大叔都小,我老太(太奶奶)给爷爷和二爷爷分了家,爷爷被分到了新宅子里,原因是我奶奶和老宅子犯冲,具体的情况二奶奶没说,就是祖上的家仙不愿意让我奶奶住在老宅里......

后来我就想,我奶奶多少会些追魂儿之类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些有关系!

就这样,老宅连同家仙就传给了我二爷爷那一房,当时我老太还在世,那一年,大叔(二爷爷的大儿子)八九岁的样子,还是个孩子,当时正好家里的母鸡抱窝了,说实话,我大叔长这么大头一次看到孵小鸡这种事儿,好奇心做怪之下,对这件事儿就特别关心!

当时二奶奶告诉他要大约二十天左右才会有小鸡出来,不让大叔总去看,省得把那老母鸡给吓着!

越是这样,大叔就越好奇,等小鸡真真正正孵化出来后,可是把大叔给乐坏了,实在是这小鸡毛茸茸的太可爱了,而且长时间的好奇心终于得到释放,所以更对这小鸡宝贝的不得了!

那时候大叔还在上学,不过不叫小学,叫“高小”!我也不懂为什么是这个名字......上学前和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些泡软了的玉米渣喂小鸡,那小鸡经过这几天都认识大叔了,也不怕他,只要一见到他就会叽叽喳喳的围上来要食儿吃,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大叔还会坐在小板凳上看着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院里排队游行!

连二奶都说大叔那么个淘气鬼能这么安静的待着,简直是破了天荒了!

可惜还没等大叔新鲜几天,家里的小鸡一夜之间死了个精光!

这下可是把大叔给难受坏了,还是上学前,大叔照例去喂小鸡,结果看到了一幕人间惨剧!当然这是对于大叔来说,十来只小鸡全部都倒在了鸡窝附近,里外全有,只有老母鸡硕果仅存的缩在院子里,不过也好像受伤了!

有的掉了毛儿,有的身上有血窟窿,还有的被吃了些肉去!大叔哪里受得了这个,当时就哭了,也许是吓得,也许是心疼小鸡,总之哭得惊天动地的!

这一下子就把老太和二奶给哭出来了,当时二奶也傻了,知道应该是进了什么动物把小鸡都掐(方言,同咬)死了!

虽然大人也心疼鸡,可是更心疼孩子,二奶看大叔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儿的,就赶紧过来连哄带劝的,可是无济于事......

就这么一哭,大叔就根吃了某口香糖似的,根本停不下了,结果是连学都没上了,从早上一直哭到了中午,刚开始是大哭,后来转成小声,再后来就是偶而哭两声,但是眼泪就没停过,一边哭,还一边把小鸡给捡到了一起,然就这么坐着,看两眼,抹把眼泪,来了个此处无声胜有声......

这可是把二奶给急坏了,哄也不管用,打也不管用,大叔就是守着这些小鸡不动地方!

最后还是我老太,也就是大叔的奶奶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心疼孙子啊,就小声跟我大叔说:“别哭了,奶奶知道是什么东西把小鸡给掐死了,现在奶奶就带你去告状!”

这一句话可是把二奶说懵了,心说上哪告去?可是二奶也没说话,因为实在是我老太这么一说,大叔就不哭了,起来就根着老太进了西屋!

听二奶说,当时老太就掀了红布,把死的小鸡往桌子上一摆,然后点了香开始叨咕:“仙家啊,老婆子这些年了一直给你上供添香,正日子不算,平日里做个什么鱼肉也可着你先吃第一口,我这规矩做的够足了吧?你看看这鸡,是你家哪个孩子干的,闹着玩可没有这么闹的,得管管了!你看看,把我家孩子给哭得,都要跟这些个鸡崽子去了!”

说完拉着大叔就走,“走了,跟奶下地逮蚂蚱去!”

就这样,这件事儿就以老太一套打岔给岔过去了,大叔也不哭了,二奶也放心了,看老太带着大叔走了,这才收拾了小鸡找个地方埋了。

本来二奶以为这只不过是老太为了不让大叔哭而玩的小把戏,哪成想第二天一早上,她就在鸡窝上看到了一只半尺来长的黄鼠狼,脖子上的血还没干呢!

这一下可是把二奶给吓着了,赶紧去找我二爷爷和老太出来看,二爷爷啥也不懂,可是老太却叹了口气,转身去给黄仙上香了!

“仙家啊,孩子还这么小,教训教训就得了,何必还......你说你这叫我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啊!唉!”说完了,老太太又叫二爷爷找了个山坡把那小黄鼠狼给埋了,还烧了不少的纸钱!

当时二奶给我讲这些我是不信的,不过二奶说了句话我感觉却是很有道理:“给你们说这些就是要告诉你们万事都有他的道儿,这就是规矩,原来啊,人讲规矩,畜生也懂规矩……不像现在有些人啊,连个畜生都不如! ”

3.水头的活物惹灾祸

据说是个真实发生的故事,是姥姥家隔壁的老太太给我讲的,老太太岁数不小了,满头的白发,从我姥家那边论辈份,我得管她老人家叫声太姥!

她说还是上世纪的事儿,当时还在震前,太姥还没嫁过来,她娘家那边有条沙河,水流量不是很大,水面基本是和岸平齐的,也不深,成人下水的话也就到腰那个位置!

要说起来这条沙河也不是不涨水,由于河岸和水面高度差不多,每年的雨季河水都会流出河道,冲进附近的村子,不过由于附近地势开阔,水位不会太高,到成人小腿位置的水都算是发大水了......

按说这年年发水,附近村庄应该是要加高河岸的,可他们真的舍不得这么做!

不是因为怕出工出力的花钱啊,实在是每年涨水后,村民在家门口都能抓到鱼吃,那随水而下的鱼鲜活,好吃,而且还多!

每年一到雨季,大家伙都忙着织网抓鱼,哪里会加高河岸断了自己的口福呢?

不过附近的村落都有着这么一个传说,因为这附近村子都有祭河神的习俗,每年祭祀完后刚刚好就是雨季,附近村民都认为这河里涨水冲出来的鱼虾是河神给老百姓回馈的礼物!

而且在老辈子还留下一个说法,水头的活物要放过去,不能抓,那是河神派来给水引路的水族,抓了就是对河神不敬!那什么叫水头呢,就是说或鱼虾或鳖蟹这些水中的生物,在涨水的时候不是在水里而是在水前边爬或跳。

可这传说传了这么久,也有点模糊了,也没说对河神不敬会怎么样,而且这年年的发水,虽然偶然有人说看到过这种引水的神奇情况,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信的,毕竟看到的人是少数,大家伙都当笑话听了!

就说这一年,又是雨季,晚上大雨瓢泼,村南老韩家的大小子韩大军半夜就起来了,要说他为什么不睡觉?老话说得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么大的雨,不用说也一定会发水,他家离河近,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位置。

早出去把网架上,也能多捞点鱼,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水什么时候就退了,万一晚了就什么也捞不到了!

话说这韩大军头上顶着个不知道从哪淘换来的矿灯,很快走到了一处地势前宽后窄的位置,这是他老早就看好的,这样漏斗型的地势最好抓鱼了,两只大铁签子被他用力的钉到了地上,确认固定好了之后,才把网小心的挂到铁签上,接着他又在附近两个地方同样下了网子。

这一忙活就得有大半个点儿,此时的雨越下越大了,韩大军浑身都湿透了,这大晚上的,又是风又是雨的,没个不冷的,这韩大军也不是铁打的,看网都下完了,这就准备回家去喝口热水,换件衣服。

哪知道才走了没几步,矿灯一晃之下,他好像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个什么东西在动!

什么玩意儿?韩大军扭头细看,好家伙,一条足有尺半长的红色大鲤鱼,正在大雨里一跳一跳的往前蹦呢!

说来也是奇怪,别看那红鲤鱼是在陆地上蹦,可是速度却不慢,没多会就离着韩大军不远了,这回韩大军也看清楚了,就在那红鲤鱼身后大约三尺远的地方起了一条白色的水线,水位明显要比他这边的雨水高出不少。

而且这水线就这么跟在鱼后面,鱼往前蹦一尺,那水线就走一尺,鱼跳一丈那水线就追一丈,可就是超不过那大鲤鱼!

但是这情况看在韩大军眼里就不一样了,他只是觉得有意思,“那鱼真傻啊,明明后面水位高,它非往前蹦!”

这种滑稽的现像让韩大军乐了,要说虽然住在河边上,可是 这么大的红鲤鱼还是比较少见的,而且这鱼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韩大军此时就一门心思的想把这鱼给抓住拿回家里养!

说起来他韩大军也不是不知道这个水族领水的传说,只是他根本就不信,再说了此时也不是多想的时候,韩大军就这么摞胳膊挽袖子的冲了过去,三下五除二就扣住了那大鲤鱼的鱼鳃,抓了个瓷实。

此时韩大军正是高兴的时候,也没注意别的,就这么拎着这鲤鱼往家里跑啊,一边跑还一边说:“宝贝儿,别害怕啊,我不是要吃你,你就安心在我家水缸里给我当个守财鱼就行了!”

话说着,韩大军脚下可是不慢,这鱼在水外边半天了,韩大军也怕这红鲤鱼死了不是?等到家里把鱼往水缸里一扔,看着那大鲤鱼在水缸里翻了个花,这韩大军才放心的换衣服去了!

折腾了半夜,又是跑回家的,就算是年轻,韩大军也是挺累的了,此时又喝了点热水,韩大军困意上涌,躺炕上睡了!

第二天一早儿上,韩大军还睡觉呢,就被准备接他班去收网的老爹给叫起来了,“大军,快起来,咱家遭贼了!你昨晚上回来是不是没插门?”

一听这话,韩大军一个激灵坐了起来:“爸,我插门了啊!丢什么东西了?”

“你自己出去看。!”

韩大军赶紧起来往外走,走到外屋一看,他也愣了,此时院门和外屋门都开着,外屋里那叫一个干净啊,平时放在过堂里的粮食,菜,碗橱,就这么说吧,除了还有两个灶台,连那口一人高的大水缸都没了!

这就有意思了,虽说贼不走空,可是也没听说过偷水缸的,还是那么大一个水缸!

爷俩这正纳闷儿呢,就听门外有人说话:“老刘,昨晚上抓了不少鱼吧?”

“抓个屁!昨晚上本来出来下网,谁成想刚出家门没多远,就看见个一人多高的水缸被水托着往河那边去,那缸到哪儿,水到哪,长这么大头一回看到下大雨水往回流的,你说这事儿邪不邪?这一宿我都没睡踏实,还抓鱼?”

“别逗乐了,你抓多了我又不要你的,抓少了我也不笑话你,扯这蛋糊弄我干什么啊?”

“我糊弄你?真事儿!”

“真事儿?老刘,你还真当我傻啊,你随便找个人去说,看看谁信?”

“我信!刘大叔,你说的那个缸往哪边走了?我有昨天晚上缸丢了!”还没等老刘说话呢,这边韩大军已经接上话了......

后来那韩大军还真在河边找到了水缸和一些家里的东西,当时村里老人就说,这韩大军命大,还好他没有杀心,要不然就不是冲走他家外屋的东西了,整不好他家房子和人都得给他们冲走。

而且我还听太姥说,韩大军抓鱼那年,她们那里就发了那一场水,后来不管雨下多大,都没有再漫出过河岸,直到第二年才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