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心里犯起了嘀咕,难道陛下又想收养义子义孙之类的?
老朱以前确实收养过不少义子,可那都是在打天下的时候。
称帝之后,老朱就让这些义子们都恢复了自己原本的姓氏。
从来没听说过谁能在皇宫里居住还如此受重视。
现在陛下居然又下旨,允许朱霖在皇宫里随意走动畅通无阻,不许任何人阻拦!
这可把众人惊到了,怎么都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朱元璋为啥会对一个弃婴如此看重呢?
掌管后宫的郭宁妃也觉得这事特别奇怪,还曾试着旁敲侧击地问过朱元璋,可老朱什么都没说。
最后她也只能把这一切都归结于这个孩子运气好。
东宫之中。
刚处理了好一阵政务的朱标,疲惫不堪地仰靠在座椅上,双眼微闭稍作休憩。
自从他从老朱手中接过大部分政务后,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劳累。
尤其是在老朱废除丞相一职后,身为大明帝国 “常务副皇帝” 的他,简直百事缠身,连一刻空闲都没有。
有时候,朱标不禁暗自思忖,在没有自己帮忙分担政务之前老朱究竟是如何撑过来的呢?
而最近这段时间,因为空印案老朱大发雷霆,斩杀了一大批官员。
为了维持局面朱标费尽心力,才勉强稳住局势,整个人累得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一想到近来毛骧还在大肆追查所谓的胡惟庸余党,闹得朝中上下人人自危,朱标就满心无奈。
恐怕胡惟庸本人复活过来,都不敢相信自己竟有如此多的 “余党” 吧。
朱标轻轻摇了摇头猛地睁开双眼,暗暗下定决心。
看来他得找个时间和父皇好好谈一谈了,再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呢!
“踏踏踏。”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骤然响起。
朱标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太子妃吕氏,领着儿子朱允炆正缓缓走进来。
“殿下,忙了这么久吃点东西吧。”
吕氏身姿曼妙,款步走到近前将手中端着的精致瓷碗轻轻放在书案上温柔地说道:“这是臣妾亲手熬的药膳鸡汤,殿下趁热喝了吧。”
“嗯。”看着眼前容貌出众、温柔贤淑的吕氏,朱标疲惫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轻轻点头示意。
对于这个被自己扶正的妻子,他还是相当满意的。
之前因为宫女那件事,心中产生的一点芥蒂也早已烟消云散。
他本就不是个刻薄寡恩的人,向来很看重夫妻感情,不想因为吕氏的一点小过错就影响夫妻之间的关系。
算了,那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吧。
当下朱标端起粥碗喝了两口,随后又看向朱允炆说道:“允炆也来了啊。”
朱允炆赶忙恭敬行礼:“儿子拜见父亲!”
“免礼,最近书读得怎么样?”
朱允炆回答道:“回父亲,儿子最近正在研读《礼记》中的《大学》。”
朱标随口考问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作何解释?”
“回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朱允炆条理清晰地说道。
他别的本事或许不多,读书却是拿手,这么简单的问题自然难不倒他。
“嗯,不错。”朱标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随后看着脸上略带得意之色的朱允炆,忍不住告诫道:“你要牢记,自身行为不端正,又怎能去匡正别人呢?而且要多读些书,但不能死读书,很多时候要懂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父亲的教诲,儿子定当铭记于心!” 朱允炆赶忙表态。
朱标也没再多说,接着又好像想起什么开口问道:“对了,允熥呢?怎么没和你们一块儿来?”
吕氏眼神微微一闪,脸上带着笑意解释道:“允熥出去玩了,臣妾派人去叫他,可他还没玩够不愿意过来,臣妾想着小孩子贪玩也正常,不算什么大事就没勉强他。”
朱标听后,眉头微微皱起,有些不高兴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时候他不应该在读书吗?”
“这……”吕氏故意露出为难的神情,犹豫了一下没有说话。
朱标却明白了她的意思,忍不住生气道:“这个不争气的家伙整天就知道玩书也不读,他到底想干什么?”
“殿下消消气,小孩子嘛,坐不住很正常的,允熥平日里读书也挺用功的,许是真的累了出去放松放松也好,省得把身子累坏了。”
吕氏赶忙笑着劝慰为朱允熥辩解,尽显贤惠大度的嫡母风范。
“什么年纪小,允炆不过只比他大一岁,平日里读书却十分用功,这能算是理由吗?” 朱标依旧怒气未消。
说着,见吕氏还要开口劝解,他摆了摆手叹了口气道:“好了,你别再替他说好话了,他是什么样孤心里清楚得很!”
听着朱标和吕氏的对话,一旁的朱允炆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母亲什么时候去叫朱允熥过来了?
自己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不过虽然心里不解,但朱允炆也没开口说什么。
反正他向来瞧不上朱允熥,才懒得帮对方说话呢。
吕氏又好言劝慰了一会儿才总算平息了朱标的怒火。
随后她像是又想起什么,笑着开口说道:“对了,殿下,刚才来的路上臣妾听闻陛下下了旨意,允许那个捡回来的孩子在皇宫里随意玩耍,畅通无阻,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讨得陛下欢心的都住进坤宁宫了,如此得宠不光臣妾觉得奇怪,宫里其他人也都在议论呢。”
朱标听到这话,眉头微微一蹙。
随后他不在意地摆了摆手说道:“不过是个小孩子罢了又不是亲生的,父皇既然喜欢养着便养着吧,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母后去世之后我一直担心父皇过于孤寂影响了身体。有这么个孩子在身边逗趣解闷,倒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