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刚一出口,刚才还嘈杂喧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像被掐住了脖子,声音戛然而止。
对于老朱这个父皇,他们没有一个不害怕的,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深深畏惧。
甚至一想到老朱,他们都忍不住浑身发抖。
一时间,听了朱模的话,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都没了主意,哪还有刚才叫嚷着要报仇的架势。
过了好一会儿,众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旁边的朱权。
在场的人当中,朱权年纪最大,而且他从小就很机灵,换句话说就是鬼点子特别多。
所以在难以抉择的时候,朱橞等人都希望朱权能帮忙拿个主意。
在众人的注视下,朱权显得格外淡定。
之前他一直没插嘴说话,展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沉稳。
此刻,看着众人如临大敌的样子他嗤笑不已。
当下,他先是不屑地看了一眼神色慌张的弟弟们,然后自信满满地笑道:“你们傻呀,父皇就算再喜欢他又能怎样?咱们可是父皇的亲生儿子,他一个捡来的孩子怎么能跟咱们比?只要你们别当着父皇的面揍他,趁他落单的时候动手收拾他,到时候父皇就算知道了又能把咱们怎么样?了不起发顿火,骂两句就完了!”
听了这话,朱橞等人顿时恍然大悟,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对啊,咱们可是父皇的亲儿子亲疏有别,还怕他一个弃婴不成?”
“十七哥这话,真是让我们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啊!”
“还是十七哥智谋过人,就算是诸葛亮、刘伯温这样的人物,我看也比不上十七哥万分之一啊!”
朱橞等人赶忙七嘴八舌地吹捧起来。
朱权虽然聪明,但到底只是个 8 岁的孩子,听到这些吹捧脸上不禁露出些许矜持的笑容。
原本他还不太想参与这件事,毕竟这么多人欺负一个 3 岁的小孩子多少有点丢人。
但在众人一声声 “十七哥” 的吹捧中,他渐渐迷失了自我。
一时间,朱权也忍不住和众人商讨起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
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
这段时间,朱权等人一直在守株待兔想要抓住落单的朱霖。
可让他们郁闷的是,朱霖就好像提前料到了一样根本见不到人影。
这让他们以为朱霖是害怕了,躲在坤宁宫不敢出来。
众人本就是小孩子心性,哪有那么多耐心一直守着。
倒是朱橞报仇心切,一直锲而不舍地坚持着,还承诺给众人一大堆好处,这才勉强维持住了众人的积极性。
只是他们哪里知道,朱霖从始至终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这段时间他之所以闭门不出原因很简单,他正在上老朱的历史课。
对于洪武大帝亲自言传身教,传授经验和心得的机会,朱霖格外珍惜。
他心里清楚,虽然自己来自后世,有着超越时代的见识和眼界,但要是因此就自满看不起古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要说识别人心的险恶、人情世故的门道,以及玩弄阴谋诡计的权术等等。
后世之人不见得就比古人高明多少。
所以朱霖听得格外认真。
在老朱的悉心教导下,他从一个上位者、帝王的角度,重新审视和研读历朝历代的各种人物与事件。
在老朱的深入分析下,朱霖打破了许多以往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固有态度与看法。
可以说他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在疯狂地汲取养分,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成长着。
而朱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着老朱的为人处事方式和手段。
这其实很正常,毕竟人类总是会不自觉地向强者学习。
而这一切看在老朱眼里,自然是大喜过望!
他不禁连连感叹:此子真像咱啊!
谨身殿中。
一老一少并肩坐在龙书案后,老朱神情专注地给朱霖讲授历史。
他们的授课进度相当快。
此刻,已经讲到了春秋末年 “三家分晋” 的故事。
老朱那充满沧桑且坚毅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不想给,任章问道:‘为什么不给呢?’
宣子回答:‘无缘无故索要土地,所以不给。’
任章说:‘无故索要土地,邻国必定恐惧,他如此贪得无厌,天下人都会惧怕。您给他土地,智伯必定骄傲轻敌……’
宣子说:‘好!’ 。
于是采纳了任章的计策!
这段故事讲的是春秋末年,晋国以赵、魏、智、范、中行等六家势力最为强盛,史称‘六卿’。
智伯先是带领韩氏、赵氏、魏氏灭掉了范氏和中行氏。
之后又向魏宣子提出索要土地的要求。
魏宣子不想答应却又不敢直接拒绝。
正在两难之时,谋士任章献上一计。
他让魏宣子不要拒绝,先答应智伯。
一旦智伯尝到甜头,肯定会越发骄傲自满贪得无厌,四处伸手索要。
如此一来,必然引起韩、赵两家的警惕。
无形中,就会促使各家联合起来,一同对抗智伯。
到那时,智伯恐怕就性命难保了。
魏宣子觉得有理,便采纳了任章的建议。
果然,没过多久智伯就遭到赵、魏、韩三家联合攻打,就此覆灭。
也正式拉开了三家分晋的序幕。
……
讲完这个故事,老朱停顿片刻,好让朱霖消化一下内容。
随后他微笑着问道:“霖儿,听完后你有什么感悟呀?”
朱霖点点头,回答道:“智伯骄横跋扈,魏宣子则懂得隐忍、韬光养晦,正所谓骄兵必败,所以智伯走向覆灭,魏宣子取得了胜利!”
朱元璋欣慰地颔首,捋着胡须笑道:“不错,虽然理解得还比较浅显,但咱乖孙在这个年纪就能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已经非常棒了!”
朱霖故作可爱地眨眨眼睛,说道:“请爷爷教诲!”
老朱讲历史,方式很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