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心中的委屈

本来想着借此机会给李清许添堵,可让她没想到的是,李清许没受其影响不说,反而让各个铺子都停止了收粮。

如今倒好,手里的银子也花完了,还高价买了一些能吃到猴年马月的粮食。

李宛玉赔了夫人又折兵,心中实在是气不过,只能找陆夫人诉说心中的委屈。

听了她的阐述,陆夫人也险些没喘过气来。

待反应过来之后,她一脸怒其不争的指着李宛玉,大骂出声。

“我就说京中的米价怎么就突然上涨这么多,原来是你高价买粮导致的,你可真是糊涂啊,我早就告诉过你,想要教训她,需要静待时机,等过了这阵子风头,有的是机会,你偏不听,如今倒知道来找我商量了,晚了!”

见一向疼爱自己的母亲都如此教训她了,李宛玉心中害怕,只得低着脑袋认错。

“母亲,玉儿知道错了,玉儿只是一时鬼迷心窍,这才昏了头,还请母亲替女儿拿个主意。”

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陆夫人自然也不舍得真的放之不管。

叹了口气,陆夫人这才无奈的摸了摸她的头,劝说道。

“娘知道你心里委屈,但那丫头如今正得势,你父亲也对她宠爱有加,咱们若是此时算计到她的头上,只会惹来更多的麻烦,你得学会忍耐。”

“可是,母亲,我就怕再等下去,她会更加得寸进尺,到时候我在这府中的地位就更加岌岌可危了。”

李宛玉眼中闪过一丝焦急,双手紧握成拳。

陆夫人眼神一凛,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

“地位?这府中的地位从来就不是靠争抢得来的。你若真心想要挽回局面,就该好好修身养性,提升提升你自己,到时候无论是老爷还是王爷都能看见你的好,这地位自然就稳固了。”

李宛玉虽然心中不服,但此时此刻也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母亲教训的是,玉儿明白了。从今往后,玉儿会加倍努力,绝不再让母亲失望。”

见状,陆夫人心中稍感宽慰。

她再次轻抚李宛玉的发丝,语气也柔和了几分。

“娘的好玉儿,你是娘怀胎十月生下的骨肉,娘疼你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害了你呢?你就听娘的吧,莫要再擅作主张。”

可即便如此,米价被李宛玉哄抬导致上涨,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

再加上,府中早就亏空已久,如今又没了商会的支持,就连买米的钱也有些捉襟见肘。

丞相府的伙食肉眼可见的素淡了许多。

李清许倒也并未抱怨,只是每日三餐都会在商会里解决,美其名曰,为丞相府省些口粮。

陆夫人是个能忍的性子,吃的素淡一些,倒是无所谓。

但李宛玉自小娇生惯养,何曾受过这种委屈?

然而说来,此事还要怪自己,她也不敢多说什么,生怕会惹了李远山和陆夫人恼怒,只得暗中将自己这些年来积攒的首饰收拾了一番,拿去当铺当了些银子,拿回来贴补家用。

就这么过了没多久,江南信使突然快马加鞭闯入京城,呈上一份急报。

“陛下,如今江南突现虫灾,粮食皆被蝗虫啃食殆尽,百姓食不果腹,已经是人心惶惶,恳请陛下速速拨款赈灾,以安民心。”

信使的声音因一路疾驰而略显沙哑,但字字句句皆透着紧迫。

皇帝闻讯,眉头紧锁,大殿之内皆是一片凝重。

朝臣们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出声。

毕竟此次灾情来的突然,而且百姓受灾程度十分严重,想来这赈灾也不是什么好差事。

一白发老者缓缓起身,手持笏板,沉声道。

“陛下,江南乃鱼米之乡,一旦粮食失收,后果不堪设想。微臣建议,应立即调拨国库银两,并派遣能臣前去赈灾,同时开放官仓,以解百姓燃眉之急。”

皇帝将手中的书信合上,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同时目光扫过群臣。

“帝师所言极是,此事关乎国家根本,不容有丝毫懈怠。可依帝师所见,派谁前去赈灾最为合适?”

这……帝师缕缕胡须,却没说话。

满朝文武也都垂着脑袋,生怕这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能够在皇帝位置上坐这么久,他也不是个傻子,自然看出了群臣的意思。

食君俸禄本就该为君分忧,可眼下这么多朝臣,却无一人敢站出来担此责任,真是让人心寒!

皇帝眼中闪过一抹失望,随意点了一位大臣。

“吏部员外郎,此事便交给你了,户部尽快拨银,协助吏部员外郎赈灾事宜,此时速速去办,不得有误。”

被提到名字的吏部员外郎即便心中不愿,也只得应下。

“臣遵旨。”

退朝之后,众位大臣都纷纷松了口气,赶紧赶回家中。

如今江南虫灾突现,京城也会受到波及,想必粮价还会一路上升,此时若是再不屯粮,日后再想屯粮,怕是就难了。

相比于其他官员的慌乱,李远山显得就有些兴奋了。

原本还以为李清许说江南会有虫灾是在说胡话,没想到如今真的有了虫灾,也幸好他当时机智,在李清许屯粮的时候帮了不少忙。

如今李清许倒卖粮食定是能大赚一笔,到时候他也能跟着沾光。

这么想着,他是片刻也等不及了,回府之后,便匆忙去了李清许的院子。

他赶到李清许院子的时候,正撞上李清许要出门去。

见状,他眼中一喜,连忙追问。

“清许啊,你猜的果然不错,这江南虫灾果然出现了,我们屯的粮食,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售卖?”

李清许闻言,停下脚步,目光沉稳地望向李远山,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意。

“父亲切勿急躁。虫灾虽至,但市场反应尚需时日,眼下还不到时候。”

说完这话,她就转身离开了。

只留李远山一脸懵逼的站在原地。

什么叫不到时候?那什么时候才算是最佳时机?

离开相府的李清许讥讽的勾了勾唇,心中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