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字迹

安诺城深吸一口气,皱着眉看向李清许,询问她的意见。

“孙贵妃的死应当别有蹊跷,或许与李宛玉有关,此事你打算如何去做?”

听到这话,李清许挑了挑眉,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自然是卸磨杀驴。”

李宛玉是有可能帮他们偷到放行令牌,但如果孙贵妃的死能够真相大白,那大皇子与陛下之间的误会自然而然就解除了,他们大可以光明正大的出城,又何必偷偷摸摸的呢?

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当初李宛玉千方百计要她的性命,如今自己这么做也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用不着愧疚。

李清许越是这么想,就越是觉得理所当然。

安诺城虽然不知道李清许具体是何打算,但见她有了主意,也没再多问。

没过多久,李清许就将一封写好的书信放进袖子里,偷偷摸摸的潜入了大皇子的房间。

趁着四周无人,她动作利落的从大皇子的匣子里搜寻到了大皇子珍藏的书信,然后将其取出,然后又塞进去一封信的,故意露出了些破绽,这才放回了原地。

大皇子回来之后,一眼便察觉到书信的异样,眉头紧锁,迅速展开查看。

只见信中字迹熟悉,赫然正是自己母妃的字迹。

但他明明记得自己走之前将东西放好了的,如今这匣子却被人动过,莫非是有人暗中调包了他的书信。

可这书信是母妃写给自己的。

难道,是有人故意从中挑拨,母妃的死其实另有蹊跷?

想到这里,大皇子心都揪了起来,握紧了手里的书信。

能悄然无息的溜进他的房间,并调换书信的,整个府邸怕是就只有一人了。

此人就是李宛玉。

在皇宫时,她就时常前去冷宫探望孙贵妃,但提及孙贵妃之死,她却是含糊其辞,满脸紧张,着实不得不让人怀疑。

念及此,大皇子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整个人腾地站了起来。

来不及思考,他立马拿着书信去找了李宛玉。

李宛玉见大皇子神色凛然,心中一紧,强作镇定问道:“殿下何事如此急切?”

大皇子冷冷一笑,将手里的书信扔在了李宛玉跟前,眯起眼睛,盯着她问道:“这信到底是怎么回事?朕希望你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听了这话,李宛玉的心下意识提了起来。

她一脸疑惑的将书信打开,这才仔细查看这里面的内容来。

看清上面的内容,她顿时慌乱不已。

这不是她模仿孙贵妃的字迹,给大皇子去的书信吗?

大皇子把这书信拿给她看,难道他已经发现了自己暗地里做的事情?

李宛玉强压惊慌,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陛下,臣妾不懂您的意思,这,这不是贵妃娘娘写给您的书信吗?跟臣妾有什么关系?”

她虽然尽力掩饰,但还是被大皇子发现了端倪。

不过,大皇子并未揭穿,语气放缓了许多。

“朕只是想让你瞧瞧母妃这信中所写可是为真,毕竟你对母妃的事最为了解。”

李宛玉闻言,心中稍安,但仍不敢大意,小心翼翼地回答:“贵妃娘娘写的还能有假不成?贵妃娘娘的死臣妾确实觉得十分痛惜,但其中内情臣妾着实是不清楚。”

她这话说的滴水不漏,大皇子也只得作罢。

另一边,安诺城仔细叮嘱了一番使臣,将他放回了江州城。

得知使臣前来求和,本来对大武朝廷满心疑虑的大皇子竟然破天荒的答应了下来。

“想要我永不犯京,倒也可以,只要陛下同意让我永世镇守江南,我可以答应陛下的要求,与大武朝堂永葆和平。”

见他答应,使臣心中一喜,连忙点头应允。

“大皇子放心,此事臣一定会如实禀报给陛下,陛下一定会应允的。”

大皇子点了点头,却突然话锋一转,提起李宛玉。

“还有一事,怕是要劳烦大人了,郡主如今就在江南,她是我半路劫来的,虽然是我名义上的夫人,却还未来得及办婚事,劳烦大人一同将她带回去,届时我会亲自去迎。”

不过就是顺带捎个人罢了,没多大事。

使臣听后,微微一愣,旋即躬身领命:“大皇子放心,臣定会妥善安排郡主回京。”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自使臣去了江南,大武朝堂就乱作一团。

虽然如今是二皇子当政,但二皇子的生母毕竟亡故,镇西侯也远在千里之外,他虽瞧着势力不弱,但朝中不少大臣都对他心有疑虑。

此事又事关重大,朝中大臣们都纷纷提议。

“臣听闻如今陛下已经苏醒,大皇子占地为王,意图谋反可是大事,怎么能说议和就议和?他行事如此嚣张,若真议和,那往后让旁的国家听了去,我们大武的颜面何存?”

“是啊是啊,二皇子毕竟执政不久,不如将此事禀告给陛下,让陛下来做定夺?”

……

二皇子闻言,眉头微皱,心中虽有不甘,却也知众意难违。

他只得将此事禀告给皇上。

皇上撑着身子从床榻上坐了起来,但脸色还是难掩苍白,身形也单薄如纸。

本以为这二皇子能独当一面,却没想到还是得他亲自出面。

皇上心中有些失望。

看完了手里的奏折,他这才转头看向一旁的四皇子,叹了口气,向四皇子询问道。

“老四,这件事若是让你处置,你会如何处理?”

听了这话,四皇子微微一愣,旋即沉思片刻,眼底出现一抹暗色,缓缓开口:“父皇,儿臣以为,大皇子能做出谋逆之事,分明就是没把父皇放在眼里,没把皇室的威严放在眼里。”

“若轻易议和,恐助长其嚣张气焰,更会让其他藩王心生异心,所以儿臣以为应当派大军前往江南剿灭大皇子,再把孙贵妃母家满门抄斩,以绝后患。”

此言一出,二皇子不禁握紧了拳头。

不管怎么说,大皇子都是他们的皇兄,怎能说剿灭就剿灭?

更何况,将事情做这么绝,这让大武的百姓日后怎么看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