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人?
这是他获得的最多人数,可按照系统奖励的判断,人数越多,战力就相对差一些。
“好歹也有五千人,差一些有能怎么样,量变引起质变嘛”
“由于环境因素,请宿主决定具现地点”
杨景才反应过来,自己在的这座酒楼正位于繁闹的城中心,显然没有地方能放下如此多的人,若是强行具现,估计整个街道都得堵塞住。
不一会杨景骑马来到城外。
面前是空无一人的平原,不要说五千人,就算是一万人放在这里也没有任何问题。
“系统具现”
随着杨景心中默念后。
忽然间,杨景视线被挡住,眼前就这样凭空出现数千人,列阵于前。
他们身着玄色战甲,甲胄在阳光之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似能抵御世间一切锋芒。
每一面盾牌皆高大厚重,上面的铜钉犹如怒睁的狮目,威严逼人,仿佛只需轻轻一靠,就能抵挡千军万马的冲撞。
大汉铁军如巍峨山峦般屹立在杨景身前。
不亏是大汉铁军啊,这种扑面而来的杀伐之意,真是让杨景震惊。
如果说姜鸣带领的景啸军宛如灵动的猎豹,那眼前的大汉铁军就是移动的城堡。
他们的武器并非一种,一只手持着长枪,另一只手抓住盾牌,胯上还别着环首刀。
这厚重感让杨景感到十分安心。
可当他视线绕过这些铁军后,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水军和站姿犹如苍松的铁军不同,蹦蹦跳跳的像一个个猴子一般,队形散漫,根本就是人挤人,胡乱站在一起而已。
装备就更不用谈,一个个穿着单衣,手拿短刀。
便宜没好货啊。
杨景不得不感慨到。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这支水军有五千人了。
水军就只是水军而已,连条船都不赠送给他。
所以还得自己造船出来。
“大人 ,属下梁维,大汉铁军共一千一百一十一人,以全部到齐!”
和景啸军一样,统领一人,军侯十人,队率百人。
杨景看着他,叫大汉铁军显然不太合适。
“从今以后你们的番号改为陷阵,铁军和铁骑合并。
陈明为陷阵营统领,你为副统领”
单膝跪地的梁维低下头,接受杨景的命令。
“陷阵!陷阵!陷阵!”
同样在改番号时,士兵们都会大喊新番号,以此表示对命令的认可。
杨景满意的笑了,这队铁军可太适合当前锋了。
如今他手里就缺这么一队猛汉。
而他群雄逐鹿的大军雏形,已经开始显露。
以两百老兵为斥候,他们经验丰富,熟知各种战场情况,非常适合当探路的斥候。
而当前锋要的就是一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稳与坚毅,恰好这些眼前的铁军都有。
如今就缺少侧翼军,中军和大营三方面。
景啸军虽然可作为中军,毕竟他的灵活性在那里摆着,可惜人数还是少了些。
中军要想首尾相连,能支援前锋也得护住大营,人数至少得有三千人以上。
虽说这些还只是最低要求,但杨景并不着急,毕竟他还有大把时间。
此时一个身穿单衣的男人走上前。
“大人,属下欧斯,水军共五千一百人”
舰长十人,水兵五千人,舵手十人,船匠八十人。
杨景无奈的苦笑,有人也没船给他们开呀。
突然他想到刚才在海陵县的豪强家族手里要来的码头。
这不是正好可以改建成船坞吗。
本来想着要来码头,无非多赚些银子。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
系统里也显示出,这水军里还有船匠八十人,所有造船的问题不大。
而这些吃干饭的五千水军也能加入到其中,想必几年时间就能造出几条能供他们使用的战船了吧。
几年时间。
想到这里杨景也没办法,以如今的生产力来说,几年已经是他觉得最理想的时间,还要保证原材料充足,不然还得再加上几年。
虽说要花费大量时间于精力,但收益也是异常夸张。
要是真被他造出战船来,那东南亚那些丰富的资源还不是任由他索取。
而且西方各国这时候帝国阶段,可以建立长期的贸易,到时候价格多少还不是由拥有战船的杨景来定。
虽然如今朝廷也有战船,不过都是小型战船,并不能支持他们远航,而且朝廷根本没有远航的打算,在他们看来西方并没有任何东西,何必浪费资源和时间在这上面。
但通晓历史的杨景可不同,下洋是必然的事情,哪怕他没有在系统抽到水军,他也会尽早做好准备,一旦有机会,他必然会毫不犹豫。
杨景让铁军先驻扎在城外,他要带着所有水军去往码头。
既然要建造船坞,那么码头就得重新改造。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建造战船的原材料,必须在船坞改造完成前找到。
至于什么原材料,当然专业的事情,得问专业的人。
水军中的船匠立刻给到杨景答案。
“战船并非只需要一种木材,不同的地方需要的材质大不相同。
比如乌婪木这种木头材质坚硬,强度高,耐磨性好,能够抵御水流和礁石的冲击,适合用于制作战船的船底、船头等容易受到磨损的部位”
接着船匠一阵给他普及。
杉木特性怎么样,它适合打造战船的船身部分。
松木又是另外一种特性,适合用于制作战船的龙骨、肋骨等关键结构部件,为战船提供稳固的支撑。
接着是樟木适合用于制作战船的甲板、舱壁等部位。
听的杨景大眼瞪小眼,没想到战船需要的东西如此复杂,难怪要许多年才能做出合格的战船。
五千人至少需要十条战船,看来人手还是缺少。
但这种不是行军打仗,所有招募一些百姓也行。
等他来到码头时,就听到激烈的吵闹声。
此时姜鸣和百来个士兵站在码头处,而他前面是一群穿着单衣粗衣的百姓,应该是码头上的工人。
他们在对着姜鸣们破口大骂,显然是已经骂了好一会了,有好几人,一边咳嗽,一边怒骂。
杨景此时有些后悔之前下达的命令。
“如若特殊情况,不得对无辜百姓出手”
杨景发现自己有些想当然,百姓如今是生活的辛苦,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单纯憨厚。
恐怕这些人就是见姜鸣对他们毫无敌意,一步步试探下,演变成如今这摸样。
姜鸣就这样冷漠的目视前方,好像耳聋一般装作没有听见。
“把挑头的那几个拉出来看了”
一道声音突然传来,而他冷漠的眼神中,立马浮现一股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