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四升!

码头这一刻陷入寂静当中。

 

所有人瞪大双眼,不自觉的后退几步。

 

看见刚刚还在旁边怒吼的同伴,此时已经变成无头尸体躺在地上,鲜红的血液,弯弯曲曲随着斜坡流淌进海中,刹那间蓝色的海洋变的更加深邃。

 

他们都恐惧的看着眼前这看着年龄不大的后生。

 

明明刚才还像块木头般的士兵,就因为他的一句话,居然连续杀了几十人。

 

“哼”杨景冷哼一声,虽然声音不大,但却让码头的人心头一颤。

 

看样子这些家族并没有这么心甘情愿的将码头让出,很明显这些被砍头的人就是引起百姓们聚集在此的原因。

 

虽然杨景完全有实力直接将这些豪强家族连根拔起,但他不会这样做。

 

其原因就是宁当。

 

此时宁当已经在去往广陵县的路上,而杨景让他去的目的就是拜王贺为师。

 

王贺这人,说实话杨景有些看不懂,特别是经过黄巾军此事以后。

 

但杨景不在乎这些,他就是看中了王贺的能力,确实有勇有谋。

 

自己不会教导宁当,但王贺肯定行。

 

而海陵县的豪强家族能还存在,也不过是用来给宁当练手而已。

 

他既然决定在这里建造船坞,那么此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他也会将军队驻扎在城外。

 

“将告示贴上”杨景吩咐后,一名小兵快步跑到码头粘贴告示的地方。

 

将已经准备好的告示糊上。

 

眼下光靠五千水军造船建,造船坞,还是太慢了,刚好他粮食还有很多,一万人以内哪怕每人一天两餐,他也能供应。

 

“我们大人说了,但凡有把子力气的人都能来报名,没有报酬,但能管饱”由于百姓们识字率还是太低,所以士兵还站在旁边大声喊到。

 

这话一出,好多男人都眼睛一亮。

 

可随之又暗淡下来,官家的人说话,他们不知道该不该行。

 

管饱这两字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他们根本不相信有人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更何况是官家。

 

县令做的事情他们还历历在目,就比如修缮房舍,县令不仅不给报酬还让他们自带干粮,连口水都得自己带。

 

尽管如此还嫌他们做的太慢,派人在旁边催促,一旦他们稍有怠慢就得挨鞭子。

 

所以不是他们不相信眼前这位大人,而是他们已经见多了官家人的变脸。

 

当然也有活不下去的人,他们每日劳苦就为一口饭而活着。

 

“大。。。大人,我不要能吃饱,就每日能有想东西果腹就行”

 

一个连上衣都没有的男人走出来,他浑身消瘦,胸前的骨头清晰可见,连眼窝也全凹陷进去,看着像一个迟暮的老人一般。

 

杨景没多说废话,让人连忙架起好几口大锅。

 

“但凡留下名于此,从现在开始,就能管饱”

 

杨景的话让码头所有人都围了上来,争先恐后的想要报名。

 

“别急,一个个来,不会写字的告于我,然后按下手印即可”士兵们立刻搬来一些木板,架在木箱上充当桌案。

 

“大人,我能选择不吃饱”一个男人有些迟疑,先是看了一眼杨景旁边站着的陈明和姜鸣后,颤颤巍巍跪在杨景面前。

 

“起来吧,有什么话就说”杨景见他吞吞吐吐,还以为他想要银子。

 

可杨景自己手里银子都不够,哪还有多余的银子发给他们。

 

对于杨景来说,银子在他这里就是非卖品,他宁愿用其他宝物来换东西,也不愿花费一两银子。

 

“我。。不用吃饱,每日都可以自己带干粮,但请让大人允许我带些粮食回家去,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说着说着他有些害怕被拒绝,毕竟和官家人谈条件就是墙上挂帘子——没门!

 

他的话说出后,杨景立刻懂得他的意思。

 

于是又让士兵在告示上重新填上几笔。

 

如不管饱,每人每日可换成四升粮!

 

顿时码头上但凡听到士兵的话后,无不张大嘴巴,一个个不敢置信的看着杨景。

 

要知道他们每日累死也挣不到多少报酬。

 

再加上如今干旱,粮食价格大涨,可以说一天的工钱最多能买到半斤不到的粮。

 

而此时杨景却告诉他们一天可以领四斤两,这和天上掉馅饼没有什么区别。

 

四斤的粮,一个成年的男人一整天才的饱呼呼的最多也就消耗两斤粮而已。

 

但这对于杨景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要知道十升粮才一斗,而十斗才一石。

 

杨景随便抽个一阶的转盘都是几千上万石的粮食,所以在百姓们看来最难得到的粮食,反而杨景毫不在意。

 

毕竟银子除了被系统吸收外,根本不可能消失,最多是在各地流通而已。

 

所以对于杨景来说银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杨景身前的男人,立马跪在地上,重重的磕下脑袋。

 

他眼中不断流出眼泪,他一个人扛着一家七口,太累了,哪怕他每日都只吃一口粮,饿了就喝水,也难以维持这一大家。

 

他此时站出来已经算是退无可退,如果杨景拒绝的话,他那一家子都得饿死,如果家人都死了,他吃饱了又能怎么样,还不如跟着一起去了。

 

“安心干,我既然说出的话,必然不会食言”

 

杨景拍怕他的肩膀后,跟着船匠开始商量着船坞建造的具体地方。

 

船坞建造的地点也很有讲究,水必须深,要保证战船能够顺利的进出船坞。

 

而且地质好稳定,要保证能承载战船的重量,等等。

 

具体的地点还需要这些船匠们决定,杨景很明白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而他就是保证这些人不被打扰,能够尽快完成自己的命令。

 

可半个时辰不到,陈明走来,说码头现在挤满了人,而且报名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他规定的一万人。

 

杨景苦笑,看来粮食还是给太多了,毕竟和他们那微薄的报酬相比,四升粮食显然更具诱惑力。

 

“既然人够了,就不用再招募下去了,让人撤了吧”

 

杨景说完后,又感叹自己还是天真了。

 

现在已经不是说他想撤就能撤的。

 

“大人!”不远处跑来一名士兵。

 

杨景眼睛一眯知道坏消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