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冤魂不散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许多的山坡地。山民们种了许多树。有苹果树、梨树、枣树,还有核桃树。还种了一些庄稼。
每年果树开花的时候,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煞是好看。更兼着蝶飞蜂舞的,一片生机勃勃。
可真是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啊!
李全有在半山坡上种了几亩西瓜。
他四十几岁了,秃顶,有几根山羊胡子。
有一年,七八月份正是瓜熟季节。老李在地边搭了个窝棚,日夜守护着西瓜,防止野兽侵入和人为偷瓜。家里人为他轮流送饭,不敢怠慢。
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从外村来,路过此地,他要上亲戚家去。他肩上挎了一个布包,身穿布汗衫,脚蹬露了脚趾的布鞋。
脸黑红黑红的,上面流着许多汗。
看得出他的五官是清秀的,只是嘴大了一点。
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感到嗓子在冒烟,他四处望望,看见不远处有个瓜地。想起西瓜那红瓤沙甜的汁水,他忍不住地向西瓜地里奔去!
此时是下午三点钟,周围无人静悄悄,只有知了在鸣叫。闷热难耐.
他摸到瓜地里,看到地中央有一个西瓜大大的,瓜纹凸起,好象熟透了。他过去摘下西瓜,轻轻一拍,瓜脆脆的裂开了。皮薄瓤沙籽少,他拿起一块就啃起来……
老李正睡午觉,一阵苍蝇“嗡嗡……”声传来,把他吵醒了。他喝了口水,走出窝棚。
突然看见瓜地里有人在吃瓜。
好大的胆子!他顺手抄起一把铁锹,向瓜地里冲去。
他一步步走近了,少年狼吞虎咽地蹲在地上吃着。他可能渴极了,没有觉察危险已经来临。
老李气愤已极,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铁锹向蹲在瓜地里的人头砍去……
少年闷哼一声倒在了西瓜地里。
老李一看是一个半大孩子,只见他满头满脸都是血,嘴里还含着瓜瓤,也是红红的,眼睛定定地望着他。试了试他的脉搏,没有!鼻息也全无。
老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墩坐在了地上。
头上大太阳照着,“知了”拼命地叫着,他感觉就要虚脱了。
不知坐了多久,他想到这孩子是外乡人,没有人知道这件事。起来翻了翻孩子的布包,里面有一件衣服外套,有一块白布里包着两个馒头,干得翘起了皮。没有其它的东西。
他四处望了望,没有一个人。于是定下心来,用铁锹在原地挖了一个坑,把孩子和那个布包全都埋了起来。
最初他很懊悔、自责也害怕。时间长了没有人找,他也安心了。
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他依然是种瓜、看瓜、卖瓜。
这样过了三年,又是瓜熟季节。镇上来了几个人来买瓜。两个男的一个女的,都很年轻。女的对老李说:“听说你的瓜很有名,我们来尝尝,想买一些回去,可以吗?”
老李高兴的说:“可以!可以!你们摘吧!”说着向地里走去。
其中一个小伙子边走边说:“你的瓜要是好吃,我们多要些,局 30.冤魂不散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许多的山坡地。山民们种了许多树。有苹果树、梨树、枣树,还有核桃树。还种了一些庄稼。
每年果树开花的时候,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煞是好看。更兼着蝶飞蜂舞的,一片生机勃勃。
可真是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啊!
李全有在半山坡上种了几亩西瓜。
他四十几岁了,秃顶,有几根山羊胡子。
有一年,七八月份正是瓜熟季节。老李在地边搭了个窝棚,日夜守护着西瓜,防止野兽侵入和人为偷瓜。家里人为他轮流送饭,不敢怠慢。
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从外村来,路过此地,他要上亲戚家去。他肩上挎了一个布包,身穿布汗衫,脚蹬露了脚趾的布鞋。
脸黑红黑红的,上面流着许多汗。
看得出他的五官是清秀的,只是嘴大了一点。
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感到嗓子在冒烟,他四处望望,看见不远处有个瓜地。想起西瓜那红瓤沙甜的汁水,他忍不住地向西瓜地里奔去!
此时是下午三点钟,周围无人静悄悄,只有知了在鸣叫。闷热难耐.
他摸到瓜地里,看到地中央有一个西瓜大大的,瓜纹凸起,好象熟透了。他过去摘下西瓜,轻轻一拍,瓜脆脆的裂开了。皮薄瓤沙籽少,他拿起一块就啃起来……
老李正睡午觉,一阵苍蝇“嗡嗡……”声传来,把他吵醒了。他喝了口水,走出窝棚。
突然看见瓜地里有人在吃瓜。
好大的胆子!他顺手抄起一把铁锹,向瓜地里冲去。
他一步步走近了,少年狼吞虎咽地蹲在地上吃着。他可能渴极了,没有觉察危险已经来临。
老李气愤已极,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铁锹向蹲在瓜地里的人头砍去……
少年闷哼一声倒在了西瓜地里。
老李一看是一个半大孩子,只见他满头满脸都是血,嘴里还含着瓜瓤,也是红红的,眼睛定定地望着他。试了试他的脉搏,没有!鼻息也全无。
老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墩坐在了地上。
头上大太阳照着,“知了”拼命地叫着,他感觉就要虚脱了。
不知坐了多久,他想到这孩子是外乡人,没有人知道这件事。起来翻了翻孩子的布包,里面有一件衣服外套,有一块白布里包着两个馒头,干得翘起了皮。没有其它的东西。
他四处望了望,没有一个人。于是定下心来,用铁锹在原地挖了一个坑,把孩子和那个布包全都埋了起来。
最初他很懊悔、自责也害怕。时间长了没有人找,他也安心了。
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他依然是种瓜、看瓜、卖瓜。
这样过了三年,又是瓜熟季节。镇上来了几个人来买瓜。两个男的一个女的,都很年轻。女的对老李说:“听说你的瓜很有名,我们来尝尝,想买一些回去,可以吗?”
老李高兴的说:“可以!可以!你们摘吧!”说着向地里走去。
其中一个小伙子边走边说:“你的瓜要是好吃,我们多要些,局里派车来拉!”
另一个是个矮个青年,有两道浓浓的眉毛,给人印象深刻。他接话道:“是啊!只要瓜甜沙瓤就行,我们给你全包了!”
老李眉开眼笑:“好好好!你们先尝尝再说吧!保证不后悔来一趟。”他向地中间走去。
他们都看见地中央有一个瓜,大大的、瓜纹凸起,很是诱人,一看就知道熟透了。
老李轻轻摘下了瓜。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刀,把瓜切开,一人分了一牙。
那个女的吃了一口,没尝着甜味,皱了皱眉头,放下了瓜。
矮个青年拿了一块大的啃了起来,只见他咬一口就有血水冒出来,另外那个小伙嘴上也红红的,他吃惊地张着嘴,看着地上的西瓜。他们都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刚切开的西瓜还有一半,里面全是红红的液体,正在不断地向外涌出……象泉眼一样!
女的惊叫一声!
老李惊骇的脸变了形,一下瘫倒在地。
矮个青年回过神来,拿出证件。
老李一五一十交代了事情经过。
他拿来铁锹把坑挖开了:
只见一具枯髅,牙床间含着一颗黑瓜子,已经发芽!
警车鸣叫着把老李带走了……
31.阴兵过村
在华阴城郊外有个叫槐树集的村庄,村民都姓王,祖祖辈辈都在此居住,长期以务农为业,收获了瓜果蔬菜才进城售卖换取米面油盐等日常必需品,加上距离都城不远,可以说是天子脚下,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年冬天的一天,大家从睡梦中被村庄里的阵阵狗叫声惊醒,因是晚上没有人去注意,继续入睡。
第二天早上便来询问更夫狗叫声很大是否有什么事,更夫本来也不敢离开守夜阁,为了安慰大家便回答没看到什么,就如平常一般,兴许是有生人过路。加上家家户户也没有丢失什么东西,村民也就不再理会。
没想到这种情况一连持续了好多天,族长便召集村民们在大槐树下商议,提出挑选出几个年轻力壮的后生晚上与更夫一起在村里巡逻看到底怎么回事,如若听到狗叫声便便可前往一探究竟。
众人经过推荐和自荐,推选出人称王大胆为首的五人,是夜,王大胆率领四人准备好刀具,晚饭后王大胆等五人都在家里喝酒壮胆,便相邀一起来到村里更夫守夜的阁子里端坐等待,大家通过商议,决定每人负责半个时辰,依次轮流。
直到天亮,如若听到狗叫时要将大家都唤醒。于是王大胆第一个负责守夜,其他人则斜靠在椅子上睡觉等待,王大胆则是与更夫边聊天边等待。
说话间一更天很快过去没听到狗叫,进入二更时因为是另一个村民负责,王大胆已经在椅子上睡着。到二更三刻时,才开始听到狗叫声逐渐从依稀到密集,守夜的人当即唤醒王大胆及另外四人。
为了壮胆五人还邀请两名更夫一起出去,大家悄悄带上扁担和刀具缓慢出来走到村庄,只见月光下一队长长的士兵从村口进来,约莫有一百来人,人人身穿铠甲,手持长枪,进入村庄,走路时居然没有声音,也不见灰尘,而且每人都是面无表情,目不斜视。
最前面的将领骑着高头大马也是一言不发,只是缓缓的走过村庄,七人在路边看的目瞪口呆,谁也不敢发声,等军队走过去后,狗叫声才逐渐平息。
七人赶忙跑到家里,赶紧关上门草草入睡。次日族长带领大家前来询问是怎么回事,王大胆只好如实说出。
村民们谁也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情。为了查明真相,决定派王大胆前往华阴府报官,让官府来做出判断,王大胆来到华阴府告知官府,府尹得知这种怪事,心想清明盛世,朗朗乾坤,怎么会有此中奇异之事发生。便命两名衙役跟随王大胆来到王家集勘察原委。衙役领命赶到王家集,在王大胆家里吃过晚饭,三人便依照昨晚情形前往更夫阁子里休息等待。
是夜二更刚到,狗叫声就开始了,王大胆腿脚直打哆嗦,不敢出去观看,战战兢兢说道:“二位官爷自己去看吧,小的真不敢出去,太可怕了,小的不敢再看。”
衙役道:“胆小鬼,你怕什么,不是还有我们在吗?”王大胆跪求道:“还是二位官爷自行去看吧。”
两名衙役拔出佩刀,顺着声音轻轻走去,刚走到路边就看到一队士兵在将领的带领下穿过村庄,对两人直接视而不见,骑马的将军瞪了两人一眼,便走过去了。
两个衙役顿时吓蒙了,颤颤巍巍的站在路边,佩刀早已从手里滑落,掉在路边。士兵们还没有走过去,两人早就吓得连爬带滚的回到阁子里,不断的朝门外磕头道:“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因昨晚已经看到了,更夫已经吓得不敢再来守夜打更,当晚三人就在阁子里一直烤火到天亮,谁也不敢出去。
次日早上,衙役忙回到华阴府,向府尹回禀了实情,府尹听后才觉得事有蹊跷,沉吟片刻后心中有了主张,便令衙役回家休息,自己则乘一顶软轿来到近郊的清虚观,向清虚清虚道长说明来意,清虚清虚道长见是官家到来,自然是热情接待,喝茶寒暄后,府尹说道:“近来市郊的王家集出现一桩怪事,天师可否屈尊到王家集查看一番?”
清虚清虚道长说道:“不知是何怪事,还请官家详细说来。”
府尹便将王家集一段时间出现的一幕和盘托出。清虚清虚道长听后道:“无妨,贫道今晚即可前往一观。”
府尹大喜道:“好,本府替百姓先谢过天师,如真能解除此事,本府将出资调集工匠时时修缮道观,为弘扬道法捐献微薄之力。”清虚清虚道长稽首道:“无量寿佛,如此贫道感激不尽。”
府尹接着说道:“清虚道长到了王家集,可找到一个叫王大胆的百姓带路,还可随时询问,便于了解详情。”清虚道长应诺后,府尹便告别清虚道长,回到华阴不提。
清虚道长当即下午来到王家集,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天色渐渐暗淡,在村里询问村民后来到王大胆家说明来意,用过斋饭便跟随王大胆来到更夫歇宿的阁子里休息等待。约莫二更时分狗叫声又开始出现了,王大胆已经缩成了一团一动也不敢动,深怕阁子的们被打开。
清虚道长既不说话,也不出阁子,在门缝里观察了一会儿后,继续回到火炉边烤火。待其全部走过村庄后,才说道:
“今日我们暂且在此安歇一宿,明日白天再说。”道士说毕靠在椅子上睡去,王大胆心里始终觉得后怕,胆战心惊熬到天亮。
翌日早上,清虚道长来在村里大槐树下向大家说道:“贫道已祥知备细,发生此事乃我朝早年安定天下时,关中为战乱之地,轮番杀伐,多有亡魂在此游荡,聚而成兵,对人畜无害,只是阴气重,时日已久会影响风水,欲化解需建道场超度亡魂,使冤死者得以超脱,游荡者得到安息,逝去的将士君如轮回,转世为人才会安宁。”
大家听道长说要出钱,心里不大情愿,有的说道长莫不是要化缘就直说,有的说鬼神之事谁知道是真是假,道士最喜欢装模作样,还有的道是不是王大胆与道长合伙来诓骗钱财。
王大胆听到这些言语,经过这几天的折磨,已经身心俱疲,听道长说可以化解,便接过话头说道:
“经过这几天的煎熬,我也害怕了,希望大家赶紧按照道长的吩咐去做才能还给我们村庄安宁,况且捐来的每一个子儿都不会昧了,我王大胆也是与乡亲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大家应该知道我的为人。”
随即第一个捐钱,众村民深知王大胆是个直肠子,听他也这么说,开始纷纷配合起来,大家出钱出力。
两天后道场做好了,清虚道长率领弟子们连着做了三天法事,才返回清虚观。当天夜里果然没有再听到狗叫声,才信以为真,纷纷向清虚观敬献香火以示感谢。
华阴府尹听到这个消息,也兑现诺言调集工匠将清虚观进行修缮。从此王家集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美好的生活环境都是依靠相互帮衬得来的。
32.围子里的黄皮子仙儿
家乡“刘家围子”是有名的富庶灵秀之地,灵怪之物也聚集于此,乘借着宝地庇荫修仙得道、兴风作浪。
屯子四周围着一道道林带,林下世代攒下的坟冢不计其数,步入其中阴气股股脸呲的生疼。坟茔下住着一种灵怪之物,这物狡诈阴险擅放臭屁,“迷人”的鬼魅本领让人闻而生畏。家乡称这动物为“黄皮子”,有关这厮的故事发生过不少,这怪懂得“知恩图报”有时却也“得寸进尺”。
屯子东头的老刘身体健硕结实,前些年水稻产量高价也好,老刘也多种了几亩,种水稻耗时费力,灌水时白天晚上不离人。一天灌完最后一池子水天色已晚,老刘熬了几夜拖着身子收拾完农机准备抬管子上车回家,朦胧中看到一只动物从管子里窜了出来,老刘吓了一跳。
这动物见老刘疲惫不堪火力低跑了几步竟折了回来,围着老刘开始转圈。左转几圈右转几圈,四腿朝天开始蹬腿,老刘一看大事不妙,知道“黄皮子”是要迷人换命,急中生智搬起一大块碱土块子向“黄皮子”砸过去,“黄皮子”躲之不及一命呜呼。听奶奶说这“黄大仙儿”年幼道行浅要是碰上年头够的白毛“黄大仙儿”无论火力多旺都只能听从百步任其宰割。
屯子里的老郭晚来得子取名“小球儿”,“小球儿”乖巧可爱两只大眼睛秀气灵动,十分讨喜,平日里大家都抢着抱。可能是“小球儿”太可爱惹得黄大仙妒忌了,竞害了“黄皮子病”。
平日看不出什么异样,犯病时灵怪附体言语行为异常惊人。犯病时自称是“悠蹬山”上修行百年的老仙,要吃要喝,每次可以吃下二十几个鸡蛋和一提十斤装二锅头。这些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足以撑破肚皮酒精中毒,而等到“大仙”吃饱喝足走后,“小球儿”竟对妈妈还是喊饿要吃的,对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知,好像吃下喝下的东西都没有进到自己的肚子里。这样反反复复一年多,“小球儿”也瘦的皮包骨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父母四处寻医都无果而终,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眼看年关将至“小球儿”犯病越来越频,看着自己的宝贝女儿无能为力,球儿爹死的心都有。绝望之际听说大兴安岭过来一位神医专治疑难杂症,球儿爹抱着发病的“球儿”向神医求救。神医果然不虚,把脉之后用银针在“小球儿”手脚和头顶各扎一针,只听“小球儿”大喊一声便惊醒了过来,哭着喊起妈妈来。
抱起“小球儿”后炕上留下一滩腥臭难忍的污血,“小球儿”浑身却没有任何伤口。最后经过神医的指点“球儿”的家人在自家晾衣绳上的筐里,也就是“黄大仙儿”借人传话说的“悠蹬山”里找到了一条刚死不久的白毛“黄皮子”。神医治好“小球儿”的病怕惹上麻烦便马上回去了。
神医姓韩听奶奶说和我家还有一段渊源,爸爸的胎毒也是他治好的。
这屯子里还有个老“光棍儿”姓王,踏实肯干心眼儿好,结了两回婚,都是不到一年便无疾而终,传其命硬犯“八败埽把星”。没人敢跟他玩命,虽年近花甲仍是孤零一人,大家都称他“王老光”见到他怕沾惹晦气都绕着走。
“老光”为了不和村民发生冲突独自一人在屯边坟茔旁建了两间小土房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平平淡淡无惊无险。一夜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甚是惊人,睡到半夜“老光”听到有人挠门,“老光”虽胆儿大,也吓得半死,最后壮着胆子把门踹开了。在门开之际一声天雷直击门口,“老光”一个趔趄坐到了地上震蒙了,回过神来看到眼前躺着一只被天雷击中烧焦的足足三尺的大“黄皮子”尸体,上面还冒着烟。
不远处两个“黄皮子”崽被雨水打湿浑身瑟瑟发抖,“老光”不忍看着还没断奶的两个小可怜活活饿死,便都拿回来装到了框里养了起来,每天买奶水喂他们。一天天过去,小“黄皮子”也渐渐长大活蹦乱跳,长得毛管锃亮。寂寞的“老光”因为有这两个小东西的陪伴日子过得格外的有意思。突然一天两个小东西同时消失,找遍了林子也没找到。两个“黄皮子”崽子离开后,每天都会有新鲜的野物放到门前,今天一只野鸡,明天一只野兔。更惊奇的是“老光”从此时不时的就能捡到碎金角银,在大街上也能捡到钱,于是越来越富有,屯里的人看到“老光”整天红光满面西装革履知道他发了财都很羡慕,纷纷猜测,每次问道“老光”时他总是一笑了之避而不谈。
不久富甲一方的“老光”讨到了一个老婆生了两个大胖小子。屯里的“纪半仙儿”得知情况后说,“老光”得到的财是“黄皮子”偷来的,子孙后代要还的,否则不得安宁。“半仙儿”的话真应验了,“老光”死后王家便干啥啥赔,几年之间家道中落一贫如洗,两个儿子各个妻离子散,终究还是回到了两间小土房的老宅子,一切都回到了老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