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龙把李仁送上岸,这才告诉李仁关于小葫芦的用处。原来,这期芦本是龙宫内最珍贵的一件宝物。拿着它,心里想要啥就来啥。不想要的东西还能再送回去。正因如此,老龙王才把它整天挂在腰上,不想今天却忍痛割爱了。
李仁一听,自己到底还是要了一件宝物,心中不免有些不安。可是,既然已经要过来了,只好拿着啦。
再说,既是宝物,说不定以后救公主时真能用上。这样一想,倒也安然一些。小白龙告诉他,由此一直往南走,不出三天,便可到家。
之后,小白龙依依不舍地与他道别:“这次与恩人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但愿这小小的葫芦在危难之时能给你帮助,也算是我对恩人的报答了。”
言罢,他冲李仁深深作了个排后,倏地化为一股白烟,向大海远处渐渐飘去。
李仁按小白龙指的方向,急急忙忙赶路,想尽早回到家与母亲相聚。
一气儿走了多半天儿,不觉双腿发沉,速度慢了许多。
这时,他忽然想起小葫芦,心想:“说是想要啥小葫芦都能变出来,我何不要匹马试试。”
他掏出小葫芦放在地上,按小白龙刚才教的,朝葫芦磕了仨头,口中念道:“宝葫芦,宝葫芦,请你给我一匹马……”
话音未落,只觉眼前猛然腾起一股白雾,白雾散后,一匹油光水滑的高头枣红马正站在眼前打响鼻儿。
李仁惊喜异常,忙收起宝葫芦,骑上枣红马,一溜烟儿似地飞奔而去。骑了一会儿马,李仁觉着屁股有点儿疼,他试着送回马,先要了轿坐一会儿,又要辆车坐一会儿。
就这样,一会儿马,一会儿轿,一会儿车的一直跑到天黑,李仁看天色太晚不能再赶路,便想找个店住下来。
可是,天黑下来时,他正巧赶在一片大荒原上。看架势几十里内不会有村子。
他想:“要是睡在这荒郊野地,半夜还不得喂了山牲口。接着走吧,天黑得连星星儿都不见一个,方向都无法辨清。这可咋好?”
愁来愁去的,忽然想到了小葫芦:“要车要马啥的,葫芦都能给,不知能不能给座大车店?管他呢,要一个试试呗?”
想罢,李仁掏出小葫芦,照老办法默叨了一番。话音才落,只觉得眼前突然冒出一团耀眼的金光。就像漆黑的夜空中突然打了一道强烈的闪电,刺得李仁赶紧闭上双眼。
随着光亮,发出一阵“哗啦啦”地响声。响声过去约两口烟的时辰,李仁还不敢睁眼。
他正连怕带琢磨时,忽然听见有人说话:“李公子,请进店用饭歇息。”
李仁以为是幻觉:“这野外怎有人说话,莫不是鬼怪?”
心里想着,眼睛也睁开了。这一睁不要紧,吓了他一大跳。只见面前一座深宅大院,明堂瓦舍,气派非常。自己正站在高高的大门楼前,门前有两个书童打扮的孩子,年约十三、四岁。
李仁正在惊诧中,听其中的一个书童又说:“李公子,请吧!”
李仁愣怔怔地回头四下撒目,心想:“这李公子是谁呀?怎么刚才没见有人呢?!”
(5)
正纳闷间,忽听书童又说道:“李仁李公子,到了自家店前,为何不快快进去。倒要小童儿再三请您哪!”
一声“李仁李公子”,这才使他忽啦一下如梦初醒:“哎呀,这座大宅院,原来是我向小葫芦要来的!”
他定定神,整整衣冠,赶紧在小书童的带领下,踱进了大门楼。宅院中真是一副店家布局。
不仅房间、客厅、伙房、院落是大车店的模样,什么大掌柜、二掌柜、账房、店伙计啥的也都有。这些人不是喊他李公子就是叫他大当家的。
这一夜,吃、喝、沉撒、睡啥的,自然是各有专人侍候得周周到到。
李仁从小长这么大,从没让这么多人侍候过,反倒觉得很别扭。
心想:“这不成大财主啦!赶明儿到家后,可不能这么要东西。不然,早晚要变成大懒蛋和黑心的财主,千人骂,万人唾。”
第二天一早醒来,李仁赶紧用葫芦收回了大宅院。重新要了快马。
第三天傍晚时,果然到了家。李仁在龙宫和洞里待了不过几个时辰,可是人间却是将近一年。
吴义自那日回来后。向李潘氏讲了李仁去追妖的事。一连多日不见李仁转回,李潘氏和吴义多次出去找寻,终是影都不见。李潘氏只以为李仁遇难,终日啼哭。吴义哪肯甘心养活李潘氏,时间不长,扔下救命恩人,偷偷跑了。
李潘氏心里尚存一线希望:万一儿子没死,迟早会回来找她的。因此,吴义走后,她一人苦熬苦夜地没离开此地。
现在,李仁果然活着回来了。母子二人相抱大哭一场后,各诉这一段的经历。
李潘氏夸儿子为民除了害,又得了宝,为李家祖上积了德。儿子叹母亲受了苦,遭了罪,又怪吴义忘恩负义。
娘儿俩絮絮叨叨,整整说了一宿。次日,母子俩一商量,决定离开此地,去寻一处大镇住下。
李仁向葫芦要了一辆马车,一乘四人轿,娘儿俩便离开了这里。整整走了一天时间,终于见到一座挺大的镇子。
一打听,原来是座县城。娘儿俩决定在这里落脚。按说有了宝葫芦,他们可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财主生活。
可娘儿俩都不愿意那样干,还是觉着自己干活挣来的饭吃着香。所以,他们只向葫芦要了一些银子,在城边儿买了一处十间房的宅院,雇了几个帮工,娘儿俩也一同上手,又操起卖豆腐的旧业。
大约过了三个多月光景。一天,门口来了个讨饭的。
李潘氏端出一碗饭往他手递时,仔细一看,不由惊叫道:“这不是吴义吗?”
这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要饭花子,果然是吴义。
他也认出了李潘氏,不由露出又尬尴又后悔的神态,羞愧地答道:“干妈,正是不孝儿吴义。”
李潘氏并没怪罪他,赶紧把他让进家里。叫他洗涮一番后,拿出李仁的一身新衣让他换上。
李仁回来后,吴义又免不了向他赔礼道款,痛骂一番自己无情无义。娘儿俩见他已有悔意,便把他又一次收留了,让他帮着卖豆腐。吴义千恩万谢,指天发誓,今后决不再做对不起恩人的事情。
从此,吴义每天都和李仁出去卖豆腐。一家三口,过得挺安稳。
转眼过了个把月。一天,他俩卖豆腐归来。路过县衙时,见一群人围着看一张告示。二人好奇,也挤上前去观看。
一瞧,原来是皇榜。皇榜上的意思是:一年前,皇帝的小女儿被一阵黑风卷走。当时,皇帝又贴告示悬赏救女,又派大批兵马四处查找,终未见公主踪影。
后来,只以为她已必死无疑。这位公主乃是皇帝最宠爱的小女儿,为此,一年来皇帝因思念爱女,终日闷闷不乐,懒理朝政,以至龙体日渐消瘦。
岂料,前几日有位神人连续托梦给皇帝,说公主未死。如今劫难已满,让皇帝广告于天下,必有勇士可救公主脱难回宫。
皇榜昭示说,救得公主的,若是年轻女子,可与公主结为姐妹,赐公主号;是年长妇人,公主称为义母,生可享荣华,死可按帝家祖制殓;是年老长者,公主称为义父,皇家封其世袭高官;是年轻小伙儿,可招为东床驸马,终生享受荣华富贵……
看榜之人七嘴八舌地议论不休。李仁不发一言,匆匆拉上吴义回到家中。
他把皇榜之事讲与母亲,说道:“当初小白龙曾说,待公主劫难期满后,仍须我去救她。如今,她的劫难已满,我必须赶快去救她逃脱苦难。”
收留吴义后,娘儿俩从未和他讲起以前发生的这些事。吴义虽然纳闷李仁为何脱的险,又为何有钱买得起宅院,但也从未好意思问过。直至今天,他才明白个大概。
心中不由暗暗埋怨自己当初没和李仁去追黑风。此时,想到皇榜上那令人垂诞的悬赏,他执意要和李仁一同前去救公主。李仁倒没多想别的,琢磨着多一个人多把帮手呗,也就答应了。
二人骑上快马昼夜乘程,大约两天光景,李仁凭着记忆还真找到了九头鸟的妖洞。到了洞口下马后,李仁掏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滑车和一个竹筐。在洞口搭个三角架。
然后,他对吴义说:“这洞我已经下过一次,这次还是我下去。找到公主后,你先把她拉上来,再放下筐去拉我。”
原先,吴义还想争着下洞,以便在皇帝面前说是自己下洞救的公主。现在听李仁一说要下洞。他眼珠子一转,不由动了歪心,便一口应允。
再说,真要下了洞。是凶是吉还很难说,他也不愿冒那份儿险。
李仁进了洞后,很快找到了公主。上次小白龙背着李仁出洞后,公主坐着眼巴巴地盼着小白龙再来背自己。谁料左等不见小白龙,右等不见李仁。
起初,她认为一定是被他们扔下不管了。可是,又觉得与她素不相识的李仁既然冒生命危险来救她,就绝不会扔下她不顾。想来想去,最后她认定李仁也遭了难。
她想:“小白龙毕竟属于精灵之类,一定是飞出洞后,恩将仇报,把李仁吃了。”
想到这里,不由为李仁因救自己而丧命痛惜不止。无奈之下,她只好在洞中活一天算一天。盼着另有救星出现。
或渴或饿时,照小白龙说的舔舔黑石,果然饥渴顿消。也不知在洞中倒底又待了多少时间。反正她几乎要绝望了。真想一头撞死算了,可总又不甘心。就这样,在绝望中一直等待着。
如今,李仁突然出现在眼前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等确信是真的时,不由放声痛哭。李仁以为她怪上次没救她,忙把小白龙的话以及这次看到皇榜等事,详详细细地跟她学说一遍。
公主听罢,这才转悲为喜。李仁把公主带到竖洞下,让她坐进筐,使劲拉拉绳,示意上边的吴义往上拽筐。
这时,公主忽然想起件事,趁筐还没离地时,忙从头上摘下一根金钗递给李仁,说:“即便父皇没有许愿救我者为驸马,我也要嫁给你为妻。请收起这根金钗做为信物。这种金钗,原本就是皇家公主的定情金钗。满朝文武官员都认得。若我父皇万一反悔,你在满朝官员面前亮出此钗,则证明你我已定终身,也令父皇再难改口。”
话音刚落,筐已离地而起。吴义在洞口等的正着急,忽觉手中的绳子动了几下,他赶紧用尽吃奶力气往上拉。百余丈的绳子拉完了,筐也到了洞口。
公主双手攀着木架,翻身离筐落地。吴义定睛一看,眼睛都直了。这般如花似月的美女子,他还从未见过。这下子,更加大了他的邪心。
公主看着他那淫秽的目光,心中不禁“格登”一紧。却没敢说啥,赶紧催他快放下筐去拉李仁出洞。
谁料,吴义不但不放筐,反而三下五除二地把架子一拆,把绳子、滑车等往远处的草丛中一扔。然后,抱过公主骑上马就跑。
(6)
公主连踢带咬,无奈娇小的身体怎挣得过五大三粗的吴义。
最后,只有哭着连声喊道:“恩人哪,你怎么带着一条狼来了!”
眼睁睁地看着离洞口越来越远。吴义一路不敢耽搁,快马加鞭,一溜烟儿似地直奔京城。
第三天一早,高大的京都城墙已遥遥在望。
吴义停住马,威胁公主说:“再告诉你一遍,在皇上面前你必须承认我是救命恩人,招我为驸马。等做了驸马后,我自会去九头妖洞救李仁。”
他看公主仍一言不发,冷冷一笑:“那个洞,我要不说在哪儿,你就是让皇上派千军万马也找不到。你若不应我,我不但要到处宣扬皇帝不讲信用,也决不去救李仁。我想,你总不会看着你的救命恩人死在那妖洞中吧!”
说话之间,已来到城门之下,守城卫士见这两人连马都不下就往里闯。
十余名卫士赶紧架枪横刀,拦住去路:“大胆狂徒,竟敢闯城!不怕死吗?”
吴义毫不惊慌,把马勒住,用手往后一指,傲慢地说:“你们是想找死吗?看!我身后坐的是谁?公主!当今皇上的爱女!还不快去给皇上报信儿!”
这些卫士整天看皇榜上公主的画像,早把她的模样儿记住了,听吴义这么一嚷,半信半疑地走近马前仔细一看,“哎呀”一声,吓得汗如雨下,呼啦啦地全都跪下谢罪:“惊了公主,我们该死,该死!还望公主开恩,想小人们不知之罪。”
这时,早有两名机灵的卫士,翻身上马,赶紧给皇宫报信去了。皇帝和娘娘听说公主被救回,喜出望外。顾不得啥越礼不越礼、屈尊不屈尊了,带着一帮官员、太监、宫女等,忙三迭四地迎出皇宫。
吴义与公主来到皇宫外时,公主看见父母正在等候,赶紧翻身下马,直扑进娘娘怀中放声大哭。娘娘也是泪如雨下。娘儿俩一时哭成了泪人。
皇帝尽管也是老泪横流,倒底还是没忘了礼节。他用袍袖擦擦眼泪,端祥着吴义:“想必你就是救我女儿的勇士喽?”
吴义连忙双膝跪地,边鸡啄米般的磕头边答道:“皇上万岁万万岁。公主得救全仰皇上洪福齐天,公主福大命大。小民只不过略尽微薄之力,怎能担得起‘勇士’之称!”
皇上当下吩咐太监把他带入皇宫厚礼相待。然后,皇上和娘娘、公主一道返回后官。自然有一番道不完的分别苦、思念情的哭诉。
从公主口中,皇帝得吴义并非是公主的救命恩人,而是见利忘义的小人。起初,心中大怒。
可又一想:“这吴义长得一副憨厚老实的面孔,说话也不慌张,不像心中有鬼的样子。再说啦,他有多少颗脑袋,敢当着公主的面说瞎话。”
想到这儿他心中又有些划魂儿,决定明天传他细问,不然,要是错杀了皇家的恩人,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他想:“说不定是爱女由于这一年多的苦难和惊吓,以至胡言乱语!”
转天上朝,皇帝传吴义到金銮宝殿。追问公主倒底是不是他所救。吴义已估计到公主会对皇帝讲实情,他早编好了应对之词。反正李仁又不能来了,公主毕竞是由他送回来的,自己还不咋说咋是。
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