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烬处是枯骨

2025-10-27 17:0725721
本书由就这文学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第一章

宋照微是妈妈和人贩子生下的女儿。

妈妈被拐十八年后,宋照微和她一起回了家。

整个村子都被妈妈赶尽杀绝,宋照微在看到漫山的警车时主动认了罪。

十六岁,宋照微顶罪坐牢。

十三年后宋照微出狱,妈妈开着劳斯莱斯风光把她接回了家。

短短三年,宋照微被培养成大器晚成的天才少女。

宜城的富太太羡慕妈妈生出个好女儿,千金们则是羡慕宋照微有个宠若珍宝的好妈妈。

只有宋照微知道,妈妈对她恨大于爱。

此刻,她被妈妈踩在脚下,双腿被强制掰成180度,细密的汗珠滚到眼睛,酸涩模糊她的视线。

“妈妈,我疼。”她咬着下唇,目光近乎祈求。

手腕被人抓着往后扯,妈妈坐在把杆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她。

宋照微的上半身反折叠成90度,猝不及防,迎面是妈妈扭曲的面容。

“疼什么疼!”妈妈眼神冷漠,“比起我被拐的十八年,你受的罪差远了!”

“既然是我的女儿,忍耐力也得是最强的!”

她还在絮絮叨叨,但宋照微早就在听到第一句话时噤口。

记事以来,宋照微就知道妈妈不是村子里的人。

她被锁在院子里的猪圈里,铁链随着她的动作叮当作响,纤细的手腕在铁圈里晃荡,像是奏乐。

后来村口大槐树旁的嬷嬷告诉她,妈妈是外边来的大学生,奶奶为此花光了积蓄。

那时她不懂什么是大学生,只知道妈妈长得像故事里的仙女。

但妈妈不喜欢她。

每次她去送饭,妈妈就会害怕地后缩,或者抓她头发,听到她的哭声又抱着她无声流泪。

小小的宋照微很疼,但她喜欢妈妈的怀抱,很温暖。

所以她以为,只要多挨打,妈妈就会抱抱她。

新一轮的拉伸结束了,宋照微忍着痛爬起来,再次重复。

“妈妈,我疼。”

顾星辰没有抱她,而是甩给她一巴掌。

宋照微捂着脸,舞蹈镜里那张娇俏的脸上巴掌印很明显。

回到宋家三年,妈妈把她养得唇红齿白,明眸皓齿,见过她的人都说她长得像十八岁的妈妈。

十八岁,那是妈妈被拐的那年,是她最漂亮的那年。

“宋照微,我说过很多次,不允许矫情!”

“你本身就比别人柔韧度差,又荒废舞蹈这么多年,不好好练,三个月后的芭蕾舞赛怎么办!”

她挥舞着手里的柳条,手臂高高扬起,狠狠落在背部。

大山的孩子都知道,柳条抽人最疼,软软的,等人察觉过劲儿,连疼都带着滞涩的潮意。

眼眶渐渐蓄满泪,宋照微死死忍着。

几十鞭子下去,顾星辰见她还是不肯表态,扯着她往前一拽。

刺啦——

舞服烂了,和脸上的光滑细嫩不同,宋照微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痕,悉数暴露在镜子中。

这时,舞蹈室的门被推开。

明黄色的身影尴尬地站在门口,瞪着大而圆的眼睛:“妈妈,姐姐,你们在玩游戏吗?”

是宋明珠,真真正正的宋家大小姐。

和她这个流淌着一半人贩子肮脏血脉的产物不同。

宋明珠的眼里闪烁着单纯纯善的光,好奇的目光直勾勾看着。

被同母异父的妹妹盯着,一时之间,久违的羞耻心出现,宋照微无措的手不知道该捂住哪里。

一件外套被扔过来,是妈妈最喜欢的那件孔雀蓝衬衫。

“赶紧穿上,丢人现眼!”

妈妈赤红的眼瞪着她:“你在这儿给我好好练!明天是珠珠的成人礼,到时候我会验收成果!”

“妈妈。”宋照微深吸,鼓足勇气,“我想吃饭。”

她已经三十个小时没有进食了。

但妈妈像是没有听见,只顾着另一个女儿。

宋照微看着妈妈亲昵地搂着宋明珠,额头贴着额头。

妹妹似乎是在撒娇,妈妈用那双布满伤疤的手摸妹妹的脸。

那是宋照微无数次期待的画面。

她知道妈妈害怕看到自己丑陋的皮肤,所以她理解妈妈从不抱她摸她。

但晚上的妈妈是不同的,时常在夜里惊醒,然后抱着她哭。

宋照微以为,对于妈妈来说她是唯一的依靠,是能和她共担痛苦的不二人选。

“妈妈!”

她急急地追上去:“妈妈,我想吃点东西可以吗?”

顾星辰拧紧了眉:“吃什么?你看你的腰,比对手粗多了!”

“回去给我练舞!练不好你连明天的饭都不许吃!”

肚子咕咕地叫,她感觉胃里翻滚着酸水,搅得生疼。

“妈......”

“妈妈,我今天想吃你做的冬瓜排骨汤!”

宋明珠打断她的话,紧紧地挽着妈妈的手臂往外走。

隔着一层玻璃,宋明珠挑衅的目光穿透空气直直射进瞳孔,好像在嘲讽她的不自量力。

妈妈宠溺地刮她的鼻子:“好~你看你瘦的,多吃点才健康。”

原来,妈妈她知道节食减肥是不健康的啊。

可是明明以前,妈妈不是这样的。

她被奶奶扔在寂寥无人的山上时,妈妈举着蜡烛在雨夜把她背回家。

她被村西头的二傻子压在稻田里时,妈妈攥着对方的手臂狠狠咬出血把人逼走。

她被勒令从小学退学时,妈妈答应爸爸用身体挣赌钱,为她争取到九年的义务教育。

直到这一刻,她才明白,宋照微,是妈妈苦难的根源。

良久,宋照微给宋明珠发去了信息:“我答应你,离开宋家,但希望你再给我三个月时间。”

“届时,我会滚出宋家,滚出妈妈的视野,再也不打扰你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