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烟子给涂了色。直疼得方六指想动动不了,想哭哭不出声。
满囤放开六指,限他三天把钱送来,不然四天头上要他的命。
方六指人不人,鬼不鬼,跑回了家。那些钱早叫他给造得一干二净了,到哪儿找去?想凉锅贴饼子蔫溜了吧,又怕躲了和尚,躲不了庙。
身上的伤口又发了炎,疼得呲牙咧嘴。眼看快到四天头了,真害怕刘满囤来要了他的命,思前想后,干脆去公安局,自首带告状。
两天后的早上,一辆警车开进了牛角峪,几个公安局的找到刘满囤的家。他们查对方六指捉王八精的诈骗之事,满囤都说了。
没等问,满囤便又把他如何给方六指刻王八也全都抖落了出来。
最后,又很后悔地加了句:“就是他的脸窄小,要不我就在他脸上扎了。”
公安局的听了说:“你犯罪了,知道吗?”
“犯罪?”
满囤憨憨地一笑,说:“我整治坏人,犯啥罪?别打哈哈了。”
公安局的沉了脸,说:“你被拘留了!”
刘满囤一听话茬子不对,就瞪大那双眼,叫道:“方六指坑的我好苦,你们不抓他,反来拿我,这是哪国的王法?”
公安局的说:“他犯的是利用迷信手段诈骗钱财,奸污妇女罪;你犯的是报复性故意伤害罪。”
满囤不服,又跳又闹,公安局的给他上了铐子,说:“再闹,你就要犯妨碍公务罪!这都是法律。”
满囤蔫巴了,不敢再闹了,只好上了车。一抬头,看见老婆抱着孩子从村外跑来,披头散发,哭嚎着叫喊:“孩子他爹,孩子他爹……”
刘满囤泪挂两腮,伸出被铐的双手狠狠捶脑袋说道:“我这才是自作自受呢!”
44.西瓜阴缘
山头有个小伙叫王二,和哥哥嫂子过日子,种了几亩地,三口人过得很和睦,从来没有吵架拌嘴的时候。
王二有个小毛病,就是特别喜欢吃西瓜。修理完地,他就去割草卖,卖了钱就买西瓜吃。
大哥告诉他:“别有钱就吃西瓜,多攒点儿钱好给你娶媳妇。”
王二也知道大哥说的是好话,可不吃西瓜他馋得慌。
这一天,王二又买了一个西瓜,上哪儿去吃呢?王二想,拿回家吃吧,大哥要说自己,在街上吃呢,也不行,熟人看见还会告诉大哥。
想来想去,他想起了村头的破土地庙,那偏远僻静,王二手托着西瓜进了土地庙。
这土地庙王二经常来,小的时候还坐在小鬼儿泥像的胳膊上玩呢!这小鬼儿呲牙咧嘴的,王二一点儿也不害怕,有时还抠下一块泥来玩呢!
王二来到小鬼儿身边,把西瓜往泥像身上一砸。西瓜摔成两半儿。先吃一半儿,那一半儿放在哪儿呢?
王二看见小鬼儿的一只胳膊是端着的,身上正好有一个窝儿。就放在那儿吧!
王二特别喜欢开玩笑,他把那块西瓜放在了小鬼儿手上说:“你给我拿着,要是渴了你就吃!”
他低头吃着这块西瓜,一会儿吃没了,伸手去拿小鬼儿手上的那块。谁知那块西瓜只剩下了西瓜皮。
王二有些奇怪,这儿也没有别人来呀,泥像还能吃西瓜?
王二笑着对小鬼儿像说:“看来你也挺馋的,等明天我再拿一个来!”说完走了。
第二天,王二又拿来一个西瓜,一摔两半儿,一半儿放在小鬼儿的手上,一半儿自己吃,他还和泥像开玩笑说,“你吃那一半儿,我吃这一半儿。”
也真奇怪,等王二吃完自己手中的一半儿,再去拿泥像手中的那一半儿时,那一半儿又成西瓜皮了。
王二胆子特别大,他想:这西瓜准是让小鬼儿吃了。吃就吃吧!和它交个朋友也行啊。
这样,王二接连和小鬼儿吃了十来个西瓜,他也没告诉任何人。
到了秋后,西瓜没了,粮食也上场了,王二整天在场院的窝棚里看粮食。
这一天,王二正躺在炕上眯觉儿,从场院边儿走来一个人。
他一手拎着一瓶酒,一手拎着一只卤鸡,进了窝棚就说:“王二,你还认识我吗?”
王二坐起来揉了揉眼睛,又看了看来人,摇了摇头说:“不认识。”
那个人说:“夏天我吃了你不少的西瓜,你咋不认识我了?”
王二恍然大悟地说:“哎呀!你是土地庙里的小鬼儿呀!快坐!快坐!你平时龇牙咧嘴地站在那儿多吓人哪!哈、哈、哈!咱们是老朋友啦!”
小鬼儿说:“我吃了你不少西瓜,报答报答你。来!咱俩儿喝酒吧!”
王二笑着说:“用不着报答,喝酒还可以。”
说着,两个人一人一个鸡大腿儿,人嘴对瓶嘴儿地喝起来了,一边喝还一边聊天。
王二说:“你平常都干什么?”
小鬼儿说:“也没有别的事儿,只是给阎王爷抓人。谁到寿数了,就抓谁去阴间归住。”
王二本来胆儿就大,这回又喝了不少的酒,他乘着酒劲儿问:“你去过阴间?”
“那儿我常去!”
“阴间什么样儿?”
“和阳间一个样儿,也有做买卖的,只不过在阴间花的是纸钱罢了。”
好奇心使王二胆子又大了许多,他喝了一口酒说:“咱俩个人这么好,你带我去阴间看看吧!”
“那怎么行?你没死呀!我带你去是犯发的!”
王二笑嘻嘻地说:“你偷偷地带我去,看完我就回来,不让别人知道,你不就没有罪了吗!凭咱俩人的交情就带我去吧!”
这个小鬼儿见王二真的要去,对王二说:“我带你去阴间走走,可你看见什么也不能吱声,跟在我后边就行。”
王二答应着,把吃剩下的鸡骨头扔到地上,身子躺在小窝棚的炕上,魂灵跟着小鬼儿走了。
小鬼儿领王二来到了阎罗殿,阎王爷正在拷问一个在阳间做坏事的人呢!王二在后边偷偷地看着。
有一个小鬼儿用皮鞭子抽向那个人,那个人“爹”一声、“妈”一声地叫着。
阎王爷说:“把他扔进油锅里炸了!”
王二一听,不由自主地“哎呀”一声。
阎王爷听到了,连忙问,“那是谁?”
带王二进来的小鬼儿赶忙给阎王爷跪下说:“是我带进来的,他是我的朋友,我愿受罚。”
然后就把吃西瓜的事儿说了一遍。
阎王爷点了点头说:“你还挺讲义气,这回不罚你了。他还没到寿数,赶快把他送回去!”
小鬼儿马上领着王二又回到了窝棚。
进了窝棚一看,坏了。原来,小鬼儿走的时候忘了关门,狗进屋吃鸡骨头吃红了眼,把王二的尸体也掏了,心和肝都没了,肠子扔的哪儿都是。
这可怎么办呢?小鬼儿只好把王二又领回阴间见阎王爷。
小鬼儿说:“王二的尸首已经叫狗吃了,我也太对不住朋友啦!请阎王爷帮帮忙吧!”
还是阎王爷有办法,他翻开了生死簿子说:“明天巳时,城里王员外家的大公子寿数已尽。午时,让王二借尸还魂吧!”
小鬼儿给阎王爷磕了头,领着王二出来了。
城里的王员外家是个城中首户,家有万贯。他只有一个总生病的儿子,也有二十岁,多少名医都治不了公子的病,老员外每天为公子的病发愁。
这天一早上,仆人来告诉老员外“公子病势沉重,预备后事吧!”
老员外老夫人、公子的媳妇都来到了公子的房里。正当巳时,王公子一口气儿没上来,死了。
举家痛哭,乱做一团儿。老员外让管家办理公子后事,自己忍不住地擦泪忙乎了一阵子。
正到午时,公子又活了。
他一下子坐了起来,看了看满屋子的人,挺奇怪,说:“这是什么地方?你们都在哭什么?”
其实啊,王公子已经死了,是王二借了王公子的尸体还了魂。
老员外一把拉住了王二说:“孩子,你病好啦?”
王二说,“我什么时候得病啦?”
媳妇上前抱住王二说:“公子、公子,你好啦?”
王二一甩膀子说:“谁是公子?你一个女人家抱我干什么?”
老员外叹了口气,想:儿子是活了,可他傻啦!连父亲、媳妇都不认识了。去了旧痛添新病,我的命怎么这样苦呢!
正在这时, 一个仆人跑进屋里叫出去了老员外,
对老员外说:“外边有一个人自称能治疑难病症,指名儿要见老爷。”
老员外想:难道我的儿子有救了吗?赶忙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门外。
外边站着一个膀大腰圆的小伙子,和老员外见了礼。
老员外把他请进客厅,两个人唠了公子的病。
那个人说:“我是专为治公子的病来的,请你们都离开,让我一个人见公子。我给他治病时,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看,要不然的话,病就治不好了。”
老员外救儿子心切,立刻答应了。
一切安排妥当了,小伙子进了王二的房间。
他不认识那个王公子,可王二认识小伙子,一看是他,忙说:“哎呀!你怎么来啦?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小伙子不是别人,正是王二送西瓜吃,领王二去阴间的那个土地庙的小鬼儿。
他不放心王二,才过来看看。他忙对王二说:“咱俩儿去阴间时,你的尸体让狗给掏了,你现在是借尸还魂,借的是王员外的儿子王公子的尸体。”
没等小伙子把话说完,王二急忙问:“那我怎么去见我哥哥、嫂子啊?”
“你别着急,听我慢慢说,只有这样,这样,你不但能得万贯家财,还能叫哥哥、嫂嫂都来享福。”
他对王二小声说了一阵话,王二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一会儿,小伙子出屋去见老员外,对老员外说:“公子的病已经全好了,记性得慢慢好,进屋看看吧!我走了。”
老员外要拉小伙子吃饭,又要给钱,小伙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王二的屋子又热闹起来了。王二和老员外、老夫人见了礼,也认了媳妇。
全家人是欢天喜地摆宴席,祝贺公子康复,老员外当着大伙的面儿把家业交给了王二经管。后来,王二又找到哥哥嫂嫂,都搬来住,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45.娶个鬼媳妇
很久很久以前,有这么一家人,哥儿弟兄仨人,爹娘死了,就剩下哥仨一起过日子。
大哥,二哥凭着自己身子骨壮实,靠扛活卖力气挣钱,日子还算过得下去。过了几年,哥俩积攒了点儿房子地,也说上了媳妇。哥俩个又张罗着供老三念了书。
这一天老三放学回来,大嫂忙着做饭,二嫂忙着做菜,老三进屋坐下来拿出书就看。
二嫂进屋取下挂在墙上的豆油瓶,急忙倒进锅里一点儿,锅底下火正烧的旺,二嫂怕油烧着了,着急地就把油瓶放在老三跟前的窗台上,没有放稳当,她就想让老三接一下,谁成想老三只顾看书,一点儿都没理会。
油瓶子掉在地上摔碎了,油洒了一地。那瓶儿豆油多金贵呀!大嫂冲着老三叫了一声,老三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两个哥哥回来了,嫂子们又把老三数落了一顿。
老三遭到两位嫂子的数落,一气之下也不听两个哥哥的劝说,打起行李卷和读的书就离家出走了。
不知走了多少天、多少路,老三又累又饿,觉得就这么走下去,多久是个头啊?
这天,天快黑时走到一个村子,路过一个豆腐坊,屋里腾腾地往外冒着热气,一个老头儿端着一盆豆浆出来,看见老三往屋里看,就说:“小伙子,天都这么晚了,你还往哪走,快进屋歇会儿。”
老三很感激这个老头儿,他答应着,便把书箱子和行李卷都搬进老头儿家。
老头儿连忙招呼老伴儿给老三做饭。
饭做好后,老头儿拿点儿酒,老三不会喝,老头儿自己边喝着酒边和老三唠起嗑儿来,打听老三家住哪?家里有啥人?
老三都一一的告诉了老头儿。
老头子又问:“小伙子,你这是到哪去呀?”
老三支吾了半天,也没说清自己要到底去哪儿,老头看出个八九不离十,就对老三说:“孩子,你识文断字,身子骨又好,我家啥也不缺,你就住在我这儿吧。我做豆腐正缺个帮手,你留在这儿别走了。”
听了老头儿的一番话,老三心里想到,我走来走去到底想到哪儿落脚呢?也实在无路可走了。
老头儿又说:“我有一个女儿,今年一十七岁,尚未定亲,把她许配给你吧!”
老三忙说:“我出家在外,自己做不了主,也没有人帮忙主婚。”
老头儿说:“那怕什么?我给你主婚。”
说着,连忙叫出女儿来跟老三见面。
两人见了面后,还真挺投缘,老头儿的女儿不说俊俏,倒也端庄。老三无声地默许了,就留在这豆腐坊帮老头儿做生意。
自打老三来了以后,老头儿的买卖也好了,挣了很多钱。老三心诚,豆腐账目清楚,从不花乱花一文钱,出门卖豆腐中午饭都从家里带。
一晃三年过去了,老头儿光顾着做买卖了,自从女儿跟老三见面那天起就张罗着给女儿做新婚的衣服,一直张罗了三年,新婚的衣服不知做了多少件,可女儿和老三还没成亲。
谁知老头儿的女儿得了相思病,死了。
老头儿和老太太哭得死去活来,老三也说不出是啥滋味,就劝老头儿和老太太:“哭也没用,还是好好地发丧了吧。”
老两口子不舍得埋,就买了一口最好的大棺材,把闺女入殓了,放在村子后边的一棵小树下边。
姑娘死后,老三发奋读书,他白天给老头儿卖豆腐,晚上吃完了饭,每天都看书看到后半夜才躺下。
这一天,他看书看过三更天,就听外屋门吱嘎一响,隔一会儿老三住的西屋门又一响,老三回头一看,可把他吓坏了,原来是老头儿的女儿进屋了,穿得干干净净,和活着时一模一样。
走到老三看书坐的木凳前,和老三并肩坐在一起,一句话也不说。
老三到底是念书人,没有做过对不起人的事,心里也不害怕,不知坐了多久,听到老头儿家养的那只大公鸡打鸣了,老头儿的女儿站起身,一步一步向门口走去,老三偷眼看见她用脚朝门一拜,门就开了,回身又把门关上,可东屋的老两口子一点儿都不知道。
从此以后,天一黑她就会来,坐在老三跟前,不说一句话,鸡叫头遍就走。
过了十来天后,老三心里想,我得赶紧离开